調查與藐視國會案 藍綠白互不相讓

國民黨與民眾黨盼520前完成國會改革,但相關法案中,國會聽證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的爭論最多,恐不容易送出委員會!國民黨籍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已排定15日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盼當天就送出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與民眾黨盼520前完成國會改革,但相關法案中,國會聽證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的爭論最多,恐不容易送出委員會!國民黨籍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已排定15日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盼當天就送出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民眾黨盼520前完成國會改革,但相關法案中,國會聽證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的爭論最多,恐不容易送出委員會!國民黨籍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已排定15日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盼當天就送出委員會。但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吳思瑤等人指出,國民黨很多內容恐有違憲疑慮,周一將嚴格審查。

國會改革案兩黨PK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5日將排審藍白陣營所提的國會改革相關草案,包括《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十五案、《刑法》二案及《立委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三案。提案內容涵蓋總統國情報告方式、藐視國會罪、國會聽證調查權、人事同意權等內容,國民黨希望15日就將法案送出委員會,520前三讀通過。

但民進黨團認為藍白提案有違憲疑慮,外界預料周一將有不小交鋒。其中,爭議最大的就屬國會聽證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針對國會調查權,國民黨立委提案,若官員出席聽證會備詢時,若虛偽陳述將以《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萬元以下罰金。

綠將嚴審法案

民眾黨立委則提案,若政府機關在立院調閱文件時拒絕、拖延或隱匿,可送監察院糾正、糾舉或彈劾;官員若未出席聽證會,可處3到30萬元罰緩,是以「行政罰」的方式處罰藐視國會的官員,而國民黨則是用「刑法」,因此若官員藐視國會,將會有前科。

但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國民黨立委相關草案版本在公聽會不斷被學者打臉,其中有非常多違憲問題,也不符合權力分立,條文設計窒礙難行,藍營的國會改革就是擴張權力,又不知如何限縮,這才是藐視國會。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審查時會認真參與逐條討論,進而呈現在野黨版本的違憲及不合理之處。

應訂倫理制約立委

陽明交通大學法學教授、曾代表民進黨參選新竹市立委的林志潔亦質疑,司法程序對法官、檢察官要求何其嚴格,尚且無法訂定「藐視司法罪」,立院相關倫理規範付之闕如,竟要訂藐視國會罪?難道不會以此勒索企業、威脅私人,或利用調查得知國家核心關鍵機密,洩漏給敵對勢力。

針對總統國情報告部分,多位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均提案要求總統應接受即問即答。但民進黨團指出,法界人士多次強調,憲法的前提非常清楚,就是立院提出邀請,總統「得」決定要不要來,且總統是來進行報告而非接受詢答。

民眾黨扮關鍵少數

人事同意權方面,三黨都同意要加開公聽會,但由於法案都是一起表決,若15日沒有出委員會,相關法案將進入1個月冷凍期協商,最終進行表決。目前藍綠在司法委員會人數是6比6,表決的話民眾黨的一票會是關鍵。


”AA”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司法 吳思瑤 國情報告 國會改革 國民黨 民眾黨 民進黨 沈伯洋

延伸閱讀

蘇系遭受挑戰? 正國會余天宣布參選新北市黨部主委

相關新聞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考試院人事案 在野封殺柯麗鈴

立法院昨日進行考試院人事同意權案投票,考試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周弘憲、許舒翔分別以五十九票、一一二張同意票過半,順利通過立...

卓揆向賴清德借將 國安諮委馬永成將出任政委

向賴清德總統借將!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晚宣布內閣新成員,國安會諮詢委員馬永成將於本周起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未來將銜接府院全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