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深綠告白」,在自剖白皮綠骨?

108課綱大刪古文? 朱宥勳:問題癥結是有人看不懂這6個字

加碼老農津貼 立委選前狂提27案

選前朝野立委紛提出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高達廿七提案,多數均擬放寬老農津貼請領條件或加碼津貼基準。記者林伯東/攝影
選前朝野立委紛提出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高達廿七提案,多數均擬放寬老農津貼請領條件或加碼津貼基準。記者林伯東/攝影

距離總統、立委選舉不到兩個月,老農津貼成為重要「搶票工具」,不分黨派立委共提出廿七案「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多數內容均擬放寬老農津貼請領條件或加碼津貼基準,及刪除「暫行」二字。學者批評,一味加碼老農津貼,對長期農業結構的調整有限,提案立委若無法提供更好的加碼理由或配套方案,恐怕只會圖利更多「假農民」。

以往挨批農業政策最愛「撒幣」的農業部,昨天備詢的態度卻顯得保守,坦言若調漲至一萬元,政府每年恐需增加一五六億元支出,需審慎評估,一個月內會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協商,並提出農業部的方案。

老農津貼開辦近卅年,二○一一年建立制度性調整機制,請領基準為二○一二年的七千元,排富後符合資格的六十五歲以上農民可月領,接著每四年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調整,於二○一六年調升為七二五六元、二○二○年調為七五五○元。

行政院推估二○一九年至二○二三年的CPI成長率約百分之七,今年九月宣布明年一月調增八加一項社福津貼給付,老農津貼明年預計調升為八○八○元,約五十五萬人可領取,一年發出約五百億元。

由於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喊出老農津貼逐年調升至一萬元,不少立委也競相加碼、提出修正草案。

昨天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經濟、內政委員會聯席會議,審查各委員版本「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條文修正草案」,多數提出修正草案的立委認為,CPI受疫情、戰爭因素大幅增漲,明年老農津貼應調至八五五○元至一萬元,調整周期從每四年改為每二至三年。也有立委提出放寬排富條款標準,包含所得上限調為六十萬元、財產調為一千萬元、唯一自住房屋調整至七百萬元,及原住民請領年齡降至五十五歲、刪除原法律名稱「暫行」二字。

備詢的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估算,明年調整老農年金後,每年增加總支出三三點八億元,若調整至每月八千五百元,需增加約六十億元,調整至每月一萬元則增加總支出一五六億元。

陳駿季說,現行老農津貼調整機制已能有效反映中長期物價波動情況,照顧農民生活並兼顧政府財政負擔,應維持現行機制,並以每四年調整一次為宜;另老農津貼排富規定已較國內其他老人生活津貼寬鬆。

台大農經系主任張宏浩批評,政治人物要縮短調整周期,甚至遇到選舉年就紛紛要求加碼老農年金時,就應提出更強烈的加碼理由及配套措施,若一味加碼老農津貼,恐圖利更多「假農民」。他認為老農津貼不應齊頭式平等,而依照對農業的貢獻度,訂定衡量指標。

老農津貼 農民 農業部 陳駿季 侯友宜 原住民

延伸閱讀

老農津貼若漲至萬元年增156億 立委:農業部變農業福利部

立委要求老農津貼調漲至1萬元 農業部承諾1個月內回應

影/國內雞蛋供應穩定 農業部鼓勵消費者多買

蛋價連3降 陳駿季:若續跌 對蛋農、消費者都不好

相關新聞

藍揭IPEF交涉密件 批蕭美琴對美卑躬屈膝

國民黨台北市立委參選人徐巧芯等人昨揭露一份被列為密件的「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涉外工作聯繫通報表」,指去年四月十八日台美雙邊會...

陳文茜:施明德住院十多天 生命垂危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今天上《TVBS戰情室》節目,透露好友82歲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已經住院十多天,目前在加護病房洗腎,越來越惡化、生命垂危中。

大巨蛋政治學 到底誰搗蛋?秦慧珠:前7年柯P卡蛋 最後1年內政部在卡

台北大巨蛋昨晚亞錦賽開幕戰中韓大戰,中華隊四比零完勝韓國隊。國民黨議員秦慧珠大讚台北市長蔣萬安做實事,一上任就派副市長李...

蔡總統:陸面臨內部極大挑戰 現在非犯台時機

中國大陸犯台風險有多大?蔡英文總統近日接受紐約時報視訊專訪表示,「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現在也許不是他...

被賴清德推薦!林昶佐宣布遞件加入民進黨 為2024大選全力輔選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天說,他已經正式遞件加入民進黨,感謝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推薦,參與協調的國際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多位戰友們...

冷眼集/雞蛋全放一籃子 只能看美國臉色

台美之間近年來被認為是斷交後關係最佳,不過由美國發起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去年展開談判,首輪名單卻未見台灣,如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