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院評鑑擠下萬芳!北慈「踩薛瑞元紅線」 醫界人士:高招

37歲女星驟逝!昏迷前吐胃酸、全身發紫身亡「整個過程不到40分鐘」

北市街頭凶殺!內湖親戚爭吵 男當街持刀刺入7旬婦左胸

監院查MeToo陳宗彥案 被批拖

監院調查陳宗彥、外交部性騷擾案件,都不見下文。藍委質疑有政治考量。本報資料照片
監院調查陳宗彥、外交部性騷擾案件,都不見下文。藍委質疑有政治考量。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疑接受性招待案,監察院今年二月就已立案,至今未有調查結果;外交部多位外交官涉入性騷擾案件,監院同樣高度關注,但也未有下文。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執政黨官員若做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千萬別有政治考量,想拖延到大選後再處理。監院人士透露,相關單位卷宗未回覆監院,是調查卡關主因。

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今年二月指控,陳宗彥多年前任職台南市府,與酒店業者過從甚密,疑接受性招待;陳琬惠並出示通訊軟體對話紀錄,載明陳宗彥曾詢問酒店業者「小芸有空嗎」等語,顯示案情不單純。陳宗彥火速請辭政院發言人後,三位監委申請自動調查。

但該案調查迄今沒有下文,有監院人士透露,陳宗彥案在監院「辦不下去」,主要是該案為多年前案件,南檢重啟調查至今未有下文,相關資訊仍待突破,尚未有重要卷宗來到監院所致。

至於今年掀起的MeToo風暴,外交部至少三起駐外館處涉性騷事件,包括駐泰前代表莊碩漢、駐菲律賓前代表徐佩勇、駐南非代表處前副參事呂志堅等人,監院也高度關注。但監院人士指出,外交部身為外交官的主管機關,行政調查報告至今尚未出爐,也並未移送監察院,監察權屬於事後權性質,導致監院至今無法進行後續動作。

曾銘宗批評,陳宗彥在對話紀錄上大剌剌點檯「小芸有空嗎」,至今未獲得合理交代;外交官性騷案的事實層面也如此明確,為何這麼久還辦不出結果?「原因只有一個,執政黨擔心大選前查出個結果,屆時恐怕會影響選情」。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政府人員MeToo事件讓民進黨下不了台,現在都看不到調查結果。他並質疑監察院已成「(民進黨)新潮流系的監察院」。

外交部:已提供資料

【記者程遠述/台北報導】外交部駐外館處今年中接連爆發性騷事件。針對監院人士指出,外交部行政調查報告至今尚未出爐,也並未移送監察院,外交部回應,先前已組成專案調查小組,三案均為性騷擾成立,由外交部考績委員會分別核予駐菲律賓前代表徐佩勇、駐南非代表處前副參事呂志堅記一大過處分,二員懲處令並依規定送監察院。外交部表示,針對前述各案,外交部也陸續提供監察院相關資料在案。

外交部 監察院 陳宗彥

延伸閱讀

新任監察院秘書長 李俊俋:下半場接手、耐操好用

中科院員工與得標廠商董監事互為親屬 監察院糾正國防部

十一升旗禮 董建華連3年缺席 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李永勝首出席

李俊俋任監院秘書長 陳菊:協助推動院務及人權工作

相關新聞

被賴清德推薦!林昶佐宣布遞件加入民進黨 為2024大選全力輔選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天說,他已經正式遞件加入民進黨,感謝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推薦,參與協調的國際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多位戰友們...

華視YT播偏綠節目 公視董事質疑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引發外界質疑「打擦邊球」,藍營批公廣集團淪為側翼,公視董事...

獨/華視YT播廖筱君網路節目 公視董事今開第一槍 學者:館長也可嗎?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REAL TALK真實對話」,引發華視染綠質疑。公視董事徐...

已提告!澄清與女子親密影片 鄭文燦:我不是影中人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爆出和女子過從甚密的影片,引發社會關注。鄭文燦今天在臉書嚴正提出三點,指該網路影片是移花接木,強調自...

王鴻薇指論文沒補正 潘孟安稱「烏龍爆料」:9月8日已提交

高師大日前判定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碩士論文有瑕疵,要求兩個月更正並抽換論文。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天指潘孟安沒抽換,批潘的學術...

蔡總統國慶講話:和平是兩岸唯一選項

昨天是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國慶,蔡英文總統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國慶講話。兩岸方面,她重申堅守「四個堅持」,並表示「和平是兩岸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全球都已體認到,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任何一方不能片面改變現狀,兩岸分歧須透過和平方式解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