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巴黎驚傳觀光客遇襲!凶嫌用鐵鎚襲擊釀1死2傷 死者疑為德國籍

不滿蔡政府改「台灣國慶日」馬英九宣布拒出席國慶大會

前總統馬英九。本報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本報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從前年開始,蔡英文政府將雙十國慶日的英文名稱,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蔡英文政府刻意把「臺灣」變成國家的名稱,將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變成「臺灣國」的國慶日,這是不折不扣的「台獨」路線。他以十二萬分沉痛的心情,宣布拒絕出席今年10月10日的國慶大會。

馬英九透過臉書指出,過去40年來,不論在政府擔任公職,或卸任總統後在民間工作,他每年都參加國慶大會,從未間斷。因為他熱愛中華民國,熱愛台灣這個家園,全心支持中華民國憲法為家園帶來的和平與穩定,他以參加中華民國國慶大會為榮。

但是,馬英九說,從前年開始,蔡英文政府將雙十國慶日的英文名稱,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翻譯成中文,就是「台灣國慶日」。我們的國名,什麼時候從「中華民國」改為「台灣」了?「中華民國」不見了。蔡英文政府刻意把「台灣」變成國家的名稱,將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變成「台灣國」的國慶日,這是不折不扣的「台獨」路線。

馬英九說,這樣的做法,既不遵守中華民國憲法,違反蔡英文總統2016年和2020年兩度宣誓就職時,對全國人民做出「遵守憲法」的承諾,更危害台海安全。對國人來說,是極其不利、不負責任的做法。

馬英九表示,過去政府從未使用「Taiwan National Day」這個英文名稱,憲法和政府文書都沒有變更國名,國慶大會就應該要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國慶日」(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ay)才對。使用「台灣國慶日」,除了偷渡台獨,有任何實質意義嗎?蔡英文總統在任內最後一次的國慶大會,依然做出傷害中華民國的事,讓人非常痛心。

馬英九說,他去年曾公開呼籲蔡英文總統與籌辦國慶大會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不要再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作為國慶的英文名稱,可惜他們置若罔聞,今年依然故我。既然苦勸無效,他認為若再出席「台灣國慶日」典禮,形同為這樣繞彎、偷渡的「台獨」路線背書,坐視民進黨政府危害台灣安全、傷害中華民國,因此他決定拒絕出席今年的國慶大會。

馬英九說,他要告訴國人與世界,為了台灣的安全,子孫的福祉,他們不能再沉默,必須堅定和「台獨」路線切割,堅決反對台獨。他也要呼籲每一位熱愛中華民國、在意台灣安全的朋友,要拒絕這樣錯誤的「台獨」路線,要用選票,在明年一月的總統選舉,下架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無視台灣人民安全的政府,重新贏回中華民國。明年十月,一起在總統府前,慶祝「中華民國」國慶。

今年國慶主視覺。圖/取自中華民國讚國慶
今年國慶主視覺。圖/取自中華民國讚國慶

國慶 蔡英文

延伸閱讀

德國怎過「國慶日」?從分裂記憶到統一煙火

拉女力「決戰中台灣」 賴清德長照、托幼「轟馬捧英」

長照2.0蔡英文比馬英九強 賴清德:服務員薪水有機會破4萬

蔡英文總統現身松山文創園區 參觀「我們+」社會住宅展

相關新聞

蔡總統:陸面臨內部極大挑戰 現在非犯台時機

中國大陸犯台風險有多大?蔡英文總統近日接受紐約時報視訊專訪表示,「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現在也許不是他...

被賴清德推薦!林昶佐宣布遞件加入民進黨 為2024大選全力輔選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天說,他已經正式遞件加入民進黨,感謝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推薦,參與協調的國際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多位戰友們...

華視YT播偏綠節目 公視董事質疑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引發外界質疑「打擦邊球」,藍營批公廣集團淪為側翼,公視董事...

獨/華視YT播廖筱君網路節目 公視董事今開第一槍 學者:館長也可嗎?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REAL TALK真實對話」,引發華視染綠質疑。公視董事徐...

已提告!澄清與女子親密影片 鄭文燦:我不是影中人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爆出和女子過從甚密的影片,引發社會關注。鄭文燦今天在臉書嚴正提出三點,指該網路影片是移花接木,強調自...

王鴻薇指論文沒補正 潘孟安稱「烏龍爆料」:9月8日已提交

高師大日前判定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碩士論文有瑕疵,要求兩個月更正並抽換論文。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天指潘孟安沒抽換,批潘的學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