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全球碳價收入近千億美元 民眾黨呼籲制定碳定價路徑圖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2023碳價報告,全球碳價收入逼近千億美元,民眾黨團今天舉行記者會,指蔡英文總統4月19日宣布台灣成立碳交易平台,但留下許多疑問。政府必須盡快制定碳定價路徑圖,更要拿出具體且嚴謹的認證措施、完善各項碳定價配套及時程規劃,積極接軌CBAM,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民眾黨立委吳欣盈表示,最終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指出,碳抵換無法折抵歐盟碳關稅,應採雙軌制;2024、2025年碳費搭配碳抵換,逐步接軌歐盟EU-ETS,2026年碳費改碳稅,整併貨物稅發還全民,可以兼顧國際生意的大廠和弱勢中小企業及家戶。
吳欣盈指出碳稅優於碳費三大理由,第一,台灣碳費看的是排碳量、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看的是產業別,兩者範圍無法接軌。第二,油氣類貨物稅間接碳定價無法折抵CBAM,碳稅整併貨物稅,避免廠商雙重課稅,還能接軌國際。第三,建議台灣碳稅改革可參考加拿大經驗,發還全民減少弱勢家戶衝擊,達到公正轉型。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指出,台灣各種生產活動的碳足跡和世界各國相比高出許多;根據統計,2021年台灣人均碳排量12公噸,高於日本、中國、歐盟平均值,政府必須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提出完善配套、訂定合理碳費,才能確保企業實質減碳。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宣稱光電、風電、氫能是關鍵戰略,但光電弊案叢生、風電爆出官員受賄,氫能更是推行困難,幾個項目都荒腔走板,「2050淨零碳排跳票可以預見」。碳費、碳權交易將在今、明兩年展開,但政策仍有許多不明之處,外界也有疑慮,籲政府滾動調整擬定配套並規劃推出台灣碳權商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