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法提多項訴求 衛福部最新回應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起)、范雲、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民眾黨立委陳琬惠等人舉行記者會,力挺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起)、范雲、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民眾黨立委陳琬惠等人舉行記者會,力挺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記者曾原信/攝影

攸關貧窮者認定資格及照護政策的「社會救助法」修法進度,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蘇昭如說,目前正持續蒐集、了解各界意見,預計今年底前提出衛福部修法版本,如今立委、民團於修法草案提出多項訴求,包括家庭人口採計不應過度採「民法」扶養義務、申請補助不需綁定戶籍地、設置無家者專章、虛擬收入是否合理,以及階段式脫貧設計等。蘇昭如說,各界的意見都會一併納入討論。

跨黨派立委、民團持續關注「社會救助法」修法,首先家庭人口採計不應採用「民法」扶養義務。蘇昭如說,現行「社會救助法」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款(簡稱539條款)已有相關機制,如申請人是與其他家庭成員失聯的老人或無工作能力的身心障礙者,當應負扶養義務人無法尋獲、無力扶養或拒不履行扶養義務者等,不列入家庭應計算人口。

依社救司統計,110年適用539條款有6312人,111年為6785人。蘇昭如說,目前立委及專家意見是此機制應進行討論,如了解適用對象及落實情形,以及有無需要補強或改善。另修法期望審查申請者時,若戶籍地和居住地不同不應被排除,蘇昭如指出,這仍有權利義務關係,如稅收,或中低收、低收入戶領取補助等都仍採用戶籍地,這將再蒐集意見評估。

至於是否要納入無家者專章?蘇昭如說,目前「社會救助法」對無家者稱為遊民,而修法要採用無家者或遊民等稱呼,以及加強補助措施等還需討論,因這些人不只需要社會救助,可能還有居住、治安等需求及考量,是否納入專章,這方面會繼續蒐集意見。

而虛擬收入是否合理方面。蘇昭如表示,如一位30歲民眾處於可工作階段,卻沒有工作或找不到工作,是否應認為他的收入為零,由政府完全負擔照顧責任,這須視各方意見及相關預算,目前原法規已包含豁免或折算條款,如懷孕婦女、家中有未滿6歲幼兒、重大疾病家人的照顧者、自身罹患重病或身心障礙等都已排除虛擬收入,如今將討論目前規定的合理性,並會與其他福利相關措施一併考慮。

最後,立委及民團認為「社會救助法修法草案」應納入階段式脫貧設計。蘇昭如說,目前法規針對接受政府輔導就業的低收、中低收入戶者,開始工作後,前三年薪資不列入審查紀錄,並可多延長一年,讓原本接受補助者不用擔心有了工作而失去資格,但現在外界希望,藉由薪資評估,以慢慢遞減方式減少補助,而非採用年限限制,可是要如何得知民眾真正收入多少?這是一大問題,往後會衡量此意見的可行程度。

低收入戶 衛福部

延伸閱讀

220萬貧窮人口被拒救助體系外 跨黨立委促衛服部修法

印度生育率高 中國難逃人口老化

勞動力發展署攜手民團 助弱勢者培養職能重建自信

台中女大生失聯出境 網友酸「民進黨德政」律師:已成年

相關新聞

市區道路這麼多 為何還會塞車?1989年《天下雜誌》已有解答

近年來關於都市主義(Urbanism)的討論,源自歐洲的「人本復興」概念當紅;反觀台灣長期缺乏公共空間對話,深陷「汽車本位」意識形態泥沼,行人意識初萌芽。身處轉型風口浪尖的台灣城市,應該如何擁有「人本城市」再生的可能性?

所有權纏訟10年落幕 美法院判決兩蔣日記歸我國史館

故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私人日記在內的十五箱文件,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近十八年,中華民國政府、蔣家後人與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

環保署涉Metoo!傳內定張子敬環境部長 立委、環團怒吼

環保署預估8月22日升格為環境部,但人事尚未公布,立委陳椒華與環團今召開記者會指出,超過75個公民團體連署要求環保署長張...

暗指中國大陸?日再生相:用貿易施壓的國家難進CPTPP

英國獲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以後,中國大陸或台灣,是否成為下一個加盟經濟體受關注。日媒報導,日本...

性別平等還要131年!冰島連14年「性別最平等」 台灣該排第幾?

「世界經濟論壇」(WEF)6月21日發布《202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3)。該報告中的「性別平等指數」,是根據女性的經濟參與和機會、教育程度、健康狀況、政治賦能等四方面,來衡量各國性別平等水準。指數越接近1,該國性平水準越高。

史上第一遭!環評委員逕自變更程序議程改線上 爆衝突

環保署今天召開「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四接)」專案小組第5次初審會議延續會議,基隆市長謝國樑首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