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周思齊上節目談假球案! 曝曾遭黑道硬塞10萬塊

東森購物證實裁員約2百人 指成本大增逾1.3億「電商陷紅海」

【專家之眼】兩岸交流絡繹於途 台灣的謀略

前總統馬英九下周將赴中國大陸祭祖。本報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下周將赴中國大陸祭祖。本報資料照

最近一連串台灣團體大爆發式的與對岸交流訪問,但部分輿論風向卻瞧低了交流意義、深化被統戰的緊張。這不僅折射出觀察者的眼界水平,更有可能連帶影響了台灣整體的活動空間,應該稍作釐清。

近期交流出訪的團體,包括大到希望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陸的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縣市議會,未來還有商總、地方首長、馬前總統與青年、工總、三三會、工商協進會等,也有基層到里長,甚至廟宇首次與大陸祖廟進行燈籠互贈等活動。

然而,目前在媒體上主要占據版面評論此事的,多從被中共統戰的角度切入。即便是比較了解情況的學界,亦認真分析兩岸交流與中共挖我外交牆腳關聯性,強調這顯示大陸加大對台一手硬一手軟策略;甚至主張台灣應趁勢就相關議題與大陸進行談判。可以透過海基與海協會等半官方途徑,去了解恢復相關產品進口可能性。

中共統戰是過去毛澤東總結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確有創意,評論著重對手意圖,也是合理。但在單向論述中共陰謀情況下,容易加深台人恐慌、拘束台灣活動空間。其實因為時空環境早已不同、兩岸交流密切到已無法走回頭路,小心可以,恐懼大可不必。最簡單的證據是,從1987年台灣開放探親始,兩岸人貨交流越來越緊密,但政治態度卻是反向而行。這近四十年光陰裡,兩黨都曾執政,皆未影響如此趨勢,顯示我方政府與人民皆有自主性,擔心容易被統戰的說法,不僅瞧低了台人愛惜自身生活的期待,也忽略了我方自主性的意義。

我方展開交流的目的是什麼?認同因素或許扮演一定角色,但每個政府皆有戰略利益考量,也是國際政治基本假設。國民黨政府過去堅持三不政策,但到了1992年前,李登輝總統就曾派秘書與電台經理繞過政府體制,與中共代表多次密商;開展交流的九二共識源頭,也是李於國家統一委員會提出並裁示通過的。可見兩岸形成開放局面,不僅有中共的謀略,也是李登輝政府在兼顧人民認同、台灣實力與長遠利益考量所做的決定。

直到現在,外界仍可總結出推進交流者所著眼的兩大目標:追求和平、厚植實力。有了實力,未來台灣該怎麼走都好談;缺乏實力,外國想幫忙也無從幫起。

對於被意識形態遮蔽的少數人,我們只能遺憾凡事求真的教育對他們影響有限。然而,對不知不覺受誇大統戰效果影響者,應該要提醒:中共有軟硬兩手策略,但效果一向有限,而在沒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共仍可能透過半官方途徑,給台人軟的一手嗎?恐怕不會。民進黨政府過去稱,台灣已翻過九二共識的歷史一頁,其實並未翻過去。現在兩岸交流開始恢復,重要的是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夏立言副主席帶領的訪團去大陸後發生的事。

至於承認九二共識,有台灣自己的政治議程。早期由李登輝政府發動,到現在雖然時勢移轉,但為追求和平、厚植實力的目的仍舊未變。外界只享受經濟與和平紅利、光注意中共施展統戰伎倆,卻忽略身邊鮮活的自信台人,與當初有群人不計毀譽的功勞與智慧。飲水不思源,或許無關大局,但若不能面對現實、搞錯因果,只會拘束現在揮灑空間,無益於台灣整體的健康發展。

中共 九二共識 李登輝

延伸閱讀

馬英九將訪陸 藍黨團:符合蔡總統健康有序兩岸交流

范雲:馬英九有去中國大陸祭祖自由 不要變成統戰最大樣板

不以蔣家後代身分 蔣萬安:身為市長願為緝菸事件致歉

范雲要蔣萬安送兩蔣回中國安葬 「讓你先人入土為安」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朝鮮半島再較勁 真功夫與假把式

最近朝鮮半島風雲再起,韓國與朝鮮空飄宣傳戰大打出手,叫陣喊話讓各方感到情勢升溫,但國際社會正逢多事之秋,俄烏衝突難分難解...

【專家之眼】看看柯文哲 人民不會怕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京華城容積圖利案遭到羈押,其中產生一系列爭議,既是民主法治教育的好教材,也有台灣政治發展的...

【專家之眼】南海聯合軍演增多 威脅台灣戰略安全

近半年來,南海地區緊張持續升高,區域內、外國家接二連三舉行單邊、雙邊、或多邊的聯合軍演。

【專家之眼】談談共軍駐港澳部隊跨國演訓政治意涵

今年7月5日至18日中國大陸解放軍與寮國軍方針對「聯合防衛作戰行動」,共同舉辦「友誼盾牌-2024」(Friendshi...

【專家之眼】中共導讀政治文件與社會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已於7月18日落幕,會中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專家之眼】賀錦麗外交若傾向合作 台灣還能固執仇中?

拜登在評估毫無當選勝算之下毅然退選,同時舉薦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截至筆者撰寫此文時,美媒報導賀錦麗已獲得超過2000位民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