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屏東工廠爆炸釀重大死傷 殉職消防員面目無法辨識醫護痛心

改隸陽明交大附中案 教育部認定竹女2程序有瑕疵

【專家之眼】兩岸交流絡繹於途 台灣的謀略

前總統馬英九下周將赴中國大陸祭祖。本報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下周將赴中國大陸祭祖。本報資料照

最近一連串台灣團體大爆發式的與對岸交流訪問,但部分輿論風向卻瞧低了交流意義、深化被統戰的緊張。這不僅折射出觀察者的眼界水平,更有可能連帶影響了台灣整體的活動空間,應該稍作釐清。

近期交流出訪的團體,包括大到希望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陸的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縣市議會,未來還有商總、地方首長、馬前總統與青年、工總、三三會、工商協進會等,也有基層到里長,甚至廟宇首次與大陸祖廟進行燈籠互贈等活動。

然而,目前在媒體上主要占據版面評論此事的,多從被中共統戰的角度切入。即便是比較了解情況的學界,亦認真分析兩岸交流與中共挖我外交牆腳關聯性,強調這顯示大陸加大對台一手硬一手軟策略;甚至主張台灣應趁勢就相關議題與大陸進行談判。可以透過海基與海協會等半官方途徑,去了解恢復相關產品進口可能性。

中共統戰是過去毛澤東總結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確有創意,評論著重對手意圖,也是合理。但在單向論述中共陰謀情況下,容易加深台人恐慌、拘束台灣活動空間。其實因為時空環境早已不同、兩岸交流密切到已無法走回頭路,小心可以,恐懼大可不必。最簡單的證據是,從1987年台灣開放探親始,兩岸人貨交流越來越緊密,但政治態度卻是反向而行。這近四十年光陰裡,兩黨都曾執政,皆未影響如此趨勢,顯示我方政府與人民皆有自主性,擔心容易被統戰的說法,不僅瞧低了台人愛惜自身生活的期待,也忽略了我方自主性的意義。

我方展開交流的目的是什麼?認同因素或許扮演一定角色,但每個政府皆有戰略利益考量,也是國際政治基本假設。國民黨政府過去堅持三不政策,但到了1992年前,李登輝總統就曾派秘書與電台經理繞過政府體制,與中共代表多次密商;開展交流的九二共識源頭,也是李於國家統一委員會提出並裁示通過的。可見兩岸形成開放局面,不僅有中共的謀略,也是李登輝政府在兼顧人民認同、台灣實力與長遠利益考量所做的決定。

直到現在,外界仍可總結出推進交流者所著眼的兩大目標:追求和平、厚植實力。有了實力,未來台灣該怎麼走都好談;缺乏實力,外國想幫忙也無從幫起。

對於被意識形態遮蔽的少數人,我們只能遺憾凡事求真的教育對他們影響有限。然而,對不知不覺受誇大統戰效果影響者,應該要提醒:中共有軟硬兩手策略,但效果一向有限,而在沒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共仍可能透過半官方途徑,給台人軟的一手嗎?恐怕不會。民進黨政府過去稱,台灣已翻過九二共識的歷史一頁,其實並未翻過去。現在兩岸交流開始恢復,重要的是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夏立言副主席帶領的訪團去大陸後發生的事。

至於承認九二共識,有台灣自己的政治議程。早期由李登輝政府發動,到現在雖然時勢移轉,但為追求和平、厚植實力的目的仍舊未變。外界只享受經濟與和平紅利、光注意中共施展統戰伎倆,卻忽略身邊鮮活的自信台人,與當初有群人不計毀譽的功勞與智慧。飲水不思源,或許無關大局,但若不能面對現實、搞錯因果,只會拘束現在揮灑空間,無益於台灣整體的健康發展。

中共 九二共識 李登輝

延伸閱讀

馬英九將訪陸 藍黨團:符合蔡總統健康有序兩岸交流

范雲:馬英九有去中國大陸祭祖自由 不要變成統戰最大樣板

不以蔣家後代身分 蔣萬安:身為市長願為緝菸事件致歉

范雲要蔣萬安送兩蔣回中國安葬 「讓你先人入土為安」

相關新聞

離職下屬反咬!高虹安爭議連環爆 管理上犯了哪些錯?

新竹市長高虹安近期爭議連環爆,先是捲入搭名車、住豪宅爭議,近日小內閣又現「出走潮」,最糟糕的是這些離開的下屬,毫不避諱地點出高虹安管理市政上,犯了不少低級錯誤,對人才更毫不尊重。

總統府周遭遇大雨就淹…前瞻治水補助 首都掛零

蔡政府前瞻治水預算二五○○億元,首都獲得「零元補助」,但台北市近年時雨量動輒上百毫米,每逢大雨,總統府、北一女等博愛特區...

英國會報告 首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

英國國會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在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訪問中國大陸時打破政治禁忌。

賴清德想請習近平吃蝦仁飯 意外引發台南、嘉義戰火

副總統賴清德24日在「年代向錢看」節目中說,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台灣,他會像招待好朋友一樣,提供「蝦仁飯+全糖珍奶」套...

彭博專訪 追問台獨 賴清德: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

彭博電視十四日播出副總統賴清德的專訪,雙方就「台獨」問題你來我往,賴清德以「台灣是名為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來回應「正式獨...

前瞻砸6億改善水環境 桃園河川汙染反加劇

桃園前市長鄭文燦任內獲六億多元前瞻經費執行水環境改善計畫,轄內嚴重汙染河川長度雖縮短,但廿六個監測站有十五站汙染指數升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