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ug訂單「全數認帳」後反悔…飯店不認全取消 北市消保官說話了

8人生死未卜!美軍魚鷹機墜日外海 發現疑似殘骸及3名機組員

台大碩博生淪廉價勞工?低工資、高工時 逾3成需兼2份以上工作

【專家之眼】《新聞議價法》是夥伴還是敵人?

澳洲2021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要求Google、臉書等大型平台必須使用新聞內容付費。圖/路透社
澳洲2021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要求Google、臉書等大型平台必須使用新聞內容付費。圖/路透社

講了兩年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即將要進入立法院闖關了嗎?民進黨立委范雲以民間學者團體的版本作為提案內容,將在下周三(15日)召開草案公聽會,而同黨立委林楚茵及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似乎也將對此進行提案。

這個議題早在2021年初就開始陸續發酵。當時,澳洲正打算推動《新聞媒體議價法》,要求Google、FB等大型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進行議價,未來轉載新聞將付費分潤,FB高度反對,甚至一度強硬的封殺了平台上所有的澳洲新聞連結分享,最後澳洲政府祭出部分條文的讓步,刪除政府介入強制仲裁機制的設計,FB才將態度放軟,被屏蔽的新聞連結才再度開放。然而,當時台灣的產官學界對於台灣政府及新聞媒體是否能成功斡旋,態度較為保留,畢竟市場規模差距太多,取得勝算的機率並不大。

不過,這個議題在去(2022)年的九月似乎開始正式成形,今年二月初正式開始啟動,因為多位學者共同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也就是下周要進行公聽會的討論內容,其立法目的是希望在各國都陸續有新興法案得以因應之際,台灣也要有相應的立法措施,才能處理目前廣告分潤嚴重落差的現況。只是,澳洲政府在退讓之後才得以成功斡旋,美國目前推動「新聞競爭與保護法案」(JCPA)的過程也並不順利,若台灣要以「強制」手段介入跨國商業機制,可能沒那麼簡單。

的確,新聞議價與媒體分潤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新聞媒體關注的重點,畢竟廣告市場的分配比重完全改變,Meta與Google做為具有壟斷及主導能力的數位平台,是難以撼動的網路廣告收益最大贏家。就算把廣告市場的餅做大,但廣告收益分配還是維持「大者恆大」的狀態,新聞內容產製業者在「被轉載」的現況下,所能分到的利潤更是相對稀少。

也因此,或許是各國壓力紛紛湧至,Meta與Google這幾年來陸續跟各國的新聞集團簽訂新聞分潤協議,以協助數位轉型並增加有效流量的互助導向為努力目標,試圖增加新聞業者的流量收入。像是去年11月,Google就廣邀產官學界進行閉門會議,先以凝聚共識為目標,從建立互信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始討論相關議題。

但是,目前的草案內容具有強制議價與仲裁的概念,這也是Meta在其他國家就曾提出明確反對的項目之一。除此之外,草案強調「新聞有價」的概念,Google也暫不表態。如此看來,要從強制立法的方面著手,難度頗高。在雙方未能從「敵人」轉為「戰友」之前,也談不上夥伴之間才有的「分潤」問題。兩造有沒有機會從競爭轉為合作,建立利潤共享的模式,可能才是政府要居中協調之處,或許比強制議價的方法更恰當。

廣告收益 議價法

延伸閱讀

媒體與平台完成首次協商 學者籲:媒體間應統整訴求

媒體議價草案 本月拚進立院

【專家之眼】傳播媒介分潤仍應考量閱聽大眾的消費權益

林楚茵擬提媒體議價法 批數位部牛步籲建立分潤機制

相關新聞

新聞眼/賴市場區隔 搶兩岸話語權

近來兩岸互釋善意,漸有融冰之勢,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昨天一席兩岸談話,卻再度戳中敏感神經。此番談話無疑是針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

被賴清德推薦!林昶佐宣布遞件加入民進黨 為2024大選全力輔選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天說,他已經正式遞件加入民進黨,感謝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推薦,參與協調的國際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多位戰友們...

華視YT播偏綠節目 公視董事質疑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引發外界質疑「打擦邊球」,藍營批公廣集團淪為側翼,公視董事...

獨/華視YT播廖筱君網路節目 公視董事今開第一槍 學者:館長也可嗎?

華視YouTube頻道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製播的網路政論節目「REAL TALK真實對話」,引發華視染綠質疑。公視董事徐...

已提告!澄清與女子親密影片 鄭文燦:我不是影中人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爆出和女子過從甚密的影片,引發社會關注。鄭文燦今天在臉書嚴正提出三點,指該網路影片是移花接木,強調自...

王鴻薇指論文沒補正 潘孟安稱「烏龍爆料」:9月8日已提交

高師大日前判定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碩士論文有瑕疵,要求兩個月更正並抽換論文。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天指潘孟安沒抽換,批潘的學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