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防新一波感染 陳秀熙籲雙軌防疫「4場合戴口罩」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建議,台灣應採取「雙軌防疫」,其中自主防疫要點,建議大眾運輸、公共集會、大型群聚、醫療機構仍維持口罩令及社交距離。圖/翻攝「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建議,台灣應採取「雙軌防疫」,其中自主防疫要點,建議大眾運輸、公共集會、大型群聚、醫療機構仍維持口罩令及社交距離。圖/翻攝「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

口罩禁令明日起鬆綁,室外取消全程配戴口罩規定,而在室內場所如車廂、船舶、航空器等,應維持全程配戴口罩,不過在室內飲食、運動、唱歌、拍照等也可免戴口罩。不過歲末年終之際,如跨年、元旦及接下來春節活動,勢必出現大量人潮群聚活動,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提醒,政府應採「雙軌防疫」,以口罩部分而言,在大眾運輸、公共集會、大型群聚、醫療機構等4處,應維持口罩及社交距離。

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談及國人多接種3劑疫苗,也有接種BA.1、BA.5雙價疫苗追加劑,但更新的亞變種病毒如BQ.1、XBB、BF.7,都可能再出現新一波流行。他列舉如新加坡、澳洲、法國、德國等國家,在2波病毒中引起流行的間隔時間約在3個月左右,更代表前一波感染結束後約1至1.5個月的時間點,新病毒竄升速度最快,台灣近期已出現BQ.1、XBB、BF.7病例,都可能引起再感染。

陳秀熙指出,入冬後除了防範流感病毒,元旦、春節等活動也要注意感染風險,連假期間多人群聚特別容易引起新一波流行,因此除了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以外,在政策逐步解封下,接種雙價次世代疫苗更為重要。

陳秀熙建議,台灣面對新型變異株,應採取「雙軌防疫」,包含「防疫文明」及「幸福解封」2方向。「防疫文明」中又包含免疫保護及自主防疫,以60%的免疫保護力來看,是包括曾自然感染及疫苗接種保護力,但會隨時間下降,因此需接種雙價疫苗,減少再感染可能,以及減少衰弱族群中重症或死亡。

而自主防疫要點,陳秀熙建議,包括在大眾運輸、公共集會、大型群聚、醫療機構,仍維持口罩令及社交距離;佳節聚會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及個人清消自主管理;家戶中若有衰弱族群,應進行防疫自主管理,才能防止感染引起致死率。

另針對「幸福解封」,陳秀熙指出,社區中有一定免疫保護力,因此民眾不必過分憂慮,可正常進行佳節聚會,在擁有免疫保護力下,可維持正常心態;另國際移動也應逐步恢復,恢復經濟成長,降低通貨膨脹問題,如此可同步提升各階層的幸福指數。

而鄰近的中國大陸近期因病例數再起,嚴控的防疫政策引爆民怨,陳秀熙認為,國際上任何國家,面臨新型變異株入侵時,都會引起一波大流行,中國從最初的武漢株開始,都是維持相當低度流行,對於Omicron病毒株,更是「處女族群」,如果Omicron持續傳開,按照流行模式推估,大陸若無法有效控制疫情,12月底將出現1400萬名確診個案。

陳秀熙指出,中國及全世界都會面臨,在原始疫苗失效情況下,可能沒有較好的保護力,因此雙價疫苗可降低疫情大流行機會,不僅在中國、其他國家也能預防再感染的發生,不過中國若持續維持清零政策,必定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新冠肺炎 COVID-19 陳秀熙

延伸閱讀

陳秀熙:COVID-19死亡率逐漸下降到與流感相近

致死率幾乎與流感一致 陳秀熙:走向「流感新冠肺炎」

自然感染與疫苗保護力 陳秀熙估12月低於6成

這族群70%感染過 學者:他們是台灣走向否極泰來的關鍵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40多歲男打AZ頭暈噁心併發血栓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3月9日召開第198次會議,此次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分別為AZ疫...

新冠本土+137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 周四固定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國內今天...

新冠本土+85例 羅一鈞:推估總體輕症人數約2千至2500之間

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上路一周,今天新增確定病例8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仍歸零,另新增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