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兩岸一旦開戰 防衛需向塔利班學習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認為,兩岸發生戰爭在2027年到2035年最可能,他強調台灣需要有正確的戰略跟執行戰略能力。他建議台灣應參考波羅的海三小國跟阿富汗塔利班(或譯神學士)經驗,建立機動的「國土防衛部隊」,來作為重要的嚇阻能量。
李喜明29日下午出席對外關係協會在新北市府舉辦的座談會,他分享台灣如何備戰的戰略,並闡述「整體防衛構想」(ODC)理念。他強調,永恆的維持現狀不可能,且以台灣現況,「一國兩制」也不可能有市場。如何避免發生戰爭?備戰只是手段一環。
他認為,目前共軍仍未能達成武力犯台所需要的各項基本條件。而他也預測,兩岸最可能開戰的時間大約在2027年到2035年,且美國最可能會介入的方式是「烏克蘭模式」。對於「抗中保台」策略,李喜明也質疑,「一定要抗中才能保台嗎?」他呼籲應該用「和中保台」,把中國跟中共區分開來,對非共黨黨員的13.1億中國人親善。
同時,指望別人善意並不足夠,還是要靠自己力量。李喜明強調,他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就是不對稱戰力的使用,以大量高存活能力、低成本、分散、精準、致命且成本效益非常好的武器來進行。對於防衛戰略,台灣要「打破思想」重新考慮一下,所牽涉的不只軍事問題還有資源分配問題,「飛彈防禦很好,但台灣做不起,因為比發展飛彈還要貴」。
他還分享自己提出「國土防衛部隊」的參考案例。首先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它們曾成立國土防衛部隊,以告訴俄羅斯,「我可以撐十天、二十天,北約(NATO)就來了」。另一個案例是阿富汗塔利班,塔利班機動游擊作戰能力與作戰意志強,美國搞半天,政府軍一下就垮了。他構想的國土防衛部隊,「開始作戰後就像打塔利班一樣,打了就跑」。他也澄清,只要不投降就得焦土戰,與國土防衛部隊並無關連。
從政治面上,李喜明則呼籲,這不困難,困難在台灣自己要不要先改變。他認為,現在如果表現善良、希望和中,「他還用霸凌方式,自然會有一些氛圍出現」。他呼籲,不要每天去嗆人家、戳人家,「憎恨你的敵人會影響判斷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