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數位大臣唐鳳可以先做急切的氣候變遷威脅

八月已到尾聲,前面生成的十個颱風都與台灣保持絕大的安全距離;第十一號颱風「軒嵐諾」可能侵台?或至少靠近掠過?截至目前,各種預報路徑似乎都在和台灣玩遊戲,搖擺蛇行,看來今年將創下最晚還沒有颱風敲門紀錄。明年會更糟嗎?
另方面,九月三日基隆、汐止夜間將減壓供水,水情自綠轉黃;經濟部的新聞稿指「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可能發生極端水文事件」。讓國人不解的是,剛掛牌成立的數位發展部,任務是強化全民的數位「韌性」,任務之一是,面對氣候變遷威脅時,要確保具韌性的數位服務;數發部長唐鳳講得簡明扼要,但細節怎麼執行?卻未見表述。不客氣的說,今年加劇的氣候變遷已達史上新高,相對疫情、網路攻擊,恐應列為優先要項。
蔡政府面對今年酷熱、無雨的極端氣候變遷應對實在毫無頭緒;基隆、新北、汐止的水情緊張絕不是突然,水源貢寮堰幾近斷流,新山水庫雖是微型水庫,見底也不會是一兩天,但管供水的單位始終「水情安全」掛嘴上,直到水龍頭滴不出水,才慌忙的調水、借水,只希望把眼前麻煩應付過去。
更大的問題是政府水資源運用明顯偏重工業,這樣的判斷、選擇沒什麼一定對錯,但前提是必須要仔細計算;認定北台灣工業南移桃竹,是可調撥水源給桃竹使用,但涉及水資源大挪移、大調整,絕不是紙上畫畫、政策宣示就可以辦到的,配合的工程都需要時間施工。
例如,大台北地區主要吃翡翠水,如今要挪出水庫水,以北勢溪、新店溪等河川水為主力,把南勢溪水源調到石門水庫,不是不可以,但要仔細計算;原來石門水庫供水區改以大漢溪等水源瓜代,石門水往南調也可以,但要確認這樣的選擇可行;如今北台灣苦旱,這套北水南調顯然說服力不夠。
其實,中研院許晃雄院士主持的氣候變遷大數據分析,透過國家高速電腦運算已執行十多年,運算成果非常豐富,對未來的氣候變遷有一定掌握,早聞名國際,甚至聯合國IPCC報告也參酌。其實,我們數發部可以就近再整合,發揮台灣的研究實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