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可支配所得成長 柯文哲、鄭文燦、林智堅倒數

國民黨今天舉行「可支配所得成長,柯文哲、鄭文燦、林智堅成倒數三人組」記者會,指出2014年到2020年在六都和新竹縣市中,新北市可支配所得成長率最高,新竹縣排名第二,而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則是倒數三名,證明「綠白執政,無心市政,藍色執政,幸福保證」。
針對台北市墊底,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台北市可支配所得的「絕對值」最高,那是前人努力的成果,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成長率」最低,表示台北的發展是停滯的。她分析,在於台北市的「居住不正義」,房貸利息與房租吃掉了大部分的所得;以及招商不足,沒有振興就業。
王鴻薇舉例,台北的房價所得比16.29,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房,貸款負擔率65.09%全台最高,相較之下新北市是50.02%,全台平均值只有37.83%。而大巨蛋在柯文哲任內空轉8年,讓投資者卻步房價高加上招商不足,以及人口大幅外移到新北市,這是市民不信任柯文哲的「用腳投票」。
對於桃園市倒數第二,桃園市議員朱珍瑤指出,桃園市長鄭文燦以「桃園是成長中的新興城市」為由,以建設之名大幅舉債,至2020年底已讓桃園市的負債增加87%。朱珍瑤反問,正在「成長中」的桃園市,可支配所得的「成長率」卻是倒數第二,這不是很矛盾嗎?錢花完了只是債留子孫。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何志勇表示,新竹縣、市是共同生活圈,但新竹市的可支配所得成長率15.99%,大幅落後新竹縣的25.73%;這10%的差距,就是新竹市長林智堅被「過度包裝」的最好證明。何志勇呼籲,若林智堅的心只放在參選桃園市長,不如現在就請辭,不要耽誤新竹市民,而且如果倒數第3名的林智堅要去接棒倒數第2名的鄭文燦,是非常諷刺的。
根據行政院主資料,比較六都加新竹縣市,2014年到2020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的總成長率,由高到低分別是新北市36.09%,新竹縣25.73%,台南市20.53%,台中市19.36%,高雄市16.65 %,新竹市15.99 %,桃園市15.64%,台北市14.47 %。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