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中國大陸為何堅持清零?

中國大陸堅持疫情「動態清零」,使自己孤立於其他國家之外;大部分國家的疫情更嚴重、死亡人數更多,但仰賴先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種建立起的防護,逐漸取消嚴格抗疫的作法,回歸近似疫前的生活。大陸官員卻堅信,病毒清零才能避免醫療災難。
1、清零是否意味著零病例?
理想情況下,是的。大陸要求來自其他國家所有的人員,入境後至少隔離兩周。國內只要有疫情爆發,就會觸發針對性檢測、追蹤和隔離密切接觸者,全城封鎖是最後一招。但傳染性強大的Delta和Omicron變種病毒使防疫工作難度變大。10月以來,本地新增確診病例沒有一天是零。
2、大陸為何堅持這麼做?
當局估計清零策略預防了100萬個死亡案例和5,000萬個確診病例。大陸僅不到5,000人因新冠肺炎病故,相較之下,人口不到中國大陸四分之一的美國,死亡人數已破100萬。北京用這些數據來證明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高層原本說,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但5月初已放棄在貫徹清零的同時推動經濟成長的承諾。
3、對國內的衝擊如何?
隨著病毒傳染性增強,疫情爆發更加頻繁,有些甚至要靠硬封鎖來遏制,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戶或不得跨省跨市流動。今年來,吉林、西安、深圳陸續封城,上海分區分批封控長超過1個月,北京和杭州等4月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種種動盪和對感染的恐懼令民眾迴避旅行、購物和外出就餐,經濟下行壓力加劇。高盛集團將2022年大陸經濟成長預測由4.8%下修到4.3%。高盛說,在極端情況下,全國性封鎖可能使經濟增速降至逾40年最低的1.5%。
4、恢復正常生活的阻礙為何?
許多分析師指大陸開發的滅活疫苗效力欠佳。大陸官員表示,即使用西方疫苗,突破性感染也很常見。北京大學研究人員估計,如果以與類似於美國的方式重新開放,大陸將面臨大規模爆發,每日感染人數逾63萬,這還是在Omicron成為主導病毒株之前的預測。其他國家醫院擠爆的現象顯示,大陸醫院網在感染激增下也可能崩潰。
5、世界其他地區受到多大的影響?
清零策略在全球供應鏈引起漣漪效應,但放棄清零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壞,因全球從原料到消費成品和工業產品都依賴中國,工人病得太重無法到班的話更慘。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在Omicron失控和全國封鎖的最壞情況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會放緩到1.6%,衝擊將波及全球經濟,恐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步伐放緩。
6.、大陸最後會如何收場?
政府官員沒明確說,預期疫情會如何或何時結束。雖然封鎖城市會導致當地經濟中斷並引發民怨,但其他地區的民眾通常可以繼續正常生活。有些人認為,隨病毒變得太容易傳播而無法控制,清零策略最終會崩潰。另一種可能是出現新的變種病毒,政府認為足夠溫和而可以讓步。外部專家說,清零政策會逐步而非一次全面取消。
7、香港前景如何?
今年初,隨著Omicron席捲香港,公立醫院人滿為患,政策重點轉為老年人接種疫苗,並減少死亡人數。3月,當局認知民眾容忍度減弱,中止了全市進行強制檢測的計畫,改向居民發送快篩試劑。隨每日病例數下降,先後在4月中旬和5月放寬防疫規定,先是解除外國人入境限制,接著取消了戶外運動的口罩令,同時也放寬餐廳內每桌用餐人數,下一階段預計在5月19日,延長餐廳和酒吧的營業時間,要加快解封拚經濟。但官員表示,與內地通關必須再等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