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藍委:一致標準 比每天記者會報數字重要

本土疫情升溫,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引發討論。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說,清零是政府手段,而非目標,盡量減少生活衝擊下,讓生活正常。國民黨立委齊呼,政府應建立全國一致的合理防疫標準,讓民眾及產業有所依循,比每日記者會報數字重要。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指出,即使現在確診輕症較多,政府仍該向國人清楚說明「戰略目標」,並標準一致,否則一再創造新名詞,但內容為何各縣市、各地區不同調,「沒說清楚,就是製造更多恐慌和不安。」
洪孟楷表示,媒體報導場所確診者足跡,有加強消毒、清消半天、1天、到自主停業3天,到底標準為何?「類普篩」標準又為何,當初雙北無法做、如今基隆市能做,防疫作為總不能看執政縣市有不同標準。
洪孟楷說,現在缺的不是推陳出新的新名詞,而是實際的辦法及全國一致的合理防疫標準,政府應利用連假好好向國人講清楚。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政府到底是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可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但必須要清楚明確讓民眾、產業有所依循,否則大家無所適從。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也說,防疫與經濟如何並行,民眾需要的是行動策略與準則,如專業分析的評估結果認定該冒風險,逐步解封,政府就該説明清楚,釐清策略選擇而付出的社會成本及相關科學依據與數據,並公布全國一致的合理防疫標準。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 現在雖確診數高,大多是輕症,不可能像以前管制這麼嚴格,但也不宜完全開放。他認為在一些場合可以採清零做法,例如高度群聚的立法院;一些場合可採共存、放鬆,如旅遊景點等,畢竟若完全清零「大家餓死」,完全開放造成1天染疫上萬人,也會崩盤。
羅致政說,政府的態度是普遍上可共存,但完全像西方世界解封也不可以,一定要有必要防護錯事,無論打疫苗或戴口罩都是,不能共存、清零一刀切,清零是政府手段,而非目標,盡量減少生活衝擊下,讓生活正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