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立陶宛考慮要求台灣修正「台灣代表處」名稱

路透25日報導,立陶宛政府正在考慮要求台灣更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中文名稱,改為較不具政治性的「台灣人民代表處」,以化解與中國大陸的外交衝突。
不過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對中央社表示,「台灣代表處名稱為台、立雙方共識」,未曾接獲立陶宛變更代表處名稱相關詢問或要求。
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答覆記者詢問表示,美國尊重並支持立陶宛和台灣強化雙邊關係及實務合作,立陶宛是美國重要的北約盟國及夥伴,美國重申支持立陶宛,且正在討論擴大並深化強健的美立雙邊關係;台灣則是國際社會數個領域的先驅,包含美國在內,均從與台灣往來中受益。
英國金融時報21日曾報導,華府建議立陶宛更名,以緩和緊張的立中關係,並稱「台灣代表處」無助深化台灣和立陶宛的關係,但這項訊息遭美國白宮國安會和國務院雙雙否認。
路透25日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發出的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周向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建議,要求台灣政府修正「台灣代表處」的中文用法,改為「台灣人民代表處」,以降低對中緊張。
路透報導,更動中文名稱將使立陶宛與和英語的名稱一致,需要台灣同意。
立陶宛總統辦公室拒絕評論,台灣外交部則並未回應。
外交部長吳釗燮去年7月20日宣布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北京宣布降級對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召回駐立國大使,且限制進口立陶宛商品作為經濟報復。
立陶宛外交部去年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立陶宛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美國國務院也數次表達力挺立陶宛和台灣深化並拓展雙邊關係。
諾賽達今年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一度說「開設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隔日改口稱,從未說過為了便利貿易而在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至於代表處的名稱,應該各方都能接受,應信守國際承諾,不應損害立陶宛的國家利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