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拱韓國瑜扮在野「桶箍」!韓粉發1015凱道集結令 歡迎侯柯郭到場

陸警範圍再擴大!中颱小犬「不規則運動」埋路徑變數 估明登陸

柯文哲放話每區提一位立委 前幕僚指2022年教訓不遠

【專家之眼】上帝的特選子民?德國反猶浪潮的再起

德德國目前已有將近六百萬穆斯林。而一旦以色列打壓巴勒斯坦人時,立即強化了這些身處德國的穆斯林與不少德國人反猶的立場。示意圖。圖為德國街頭。美聯社
德德國目前已有將近六百萬穆斯林。而一旦以色列打壓巴勒斯坦人時,立即強化了這些身處德國的穆斯林與不少德國人反猶的立場。示意圖。圖為德國街頭。美聯社

近年來德國猶太主義(Antisemitism)有興起的趨勢,2018年針對猶太人和猶太機構的犯罪有1,646起,其中人身攻擊比2017年增加了60%,在2021 年就有兩千餘起具有反猶太主義背景的罪行,再度引發關注。

基於歷史的原因,反猶主義首先從宗教的對峙發源。基督教源於猶太教,但猶太民族自認是上帝的「特選子民」,不認為耶穌是救世主,還反對耶穌是上帝之子並予以殺害,導致兩個宗教群體的長期爭鬥。

後來由於基督教被羅馬帝國立為國教,以至於猶太人被打壓而流落各地,因而自中古世紀就無法從事一般職業,只能以當時被視為不道德的高利貸等行業來謀生,反而團結致富,但生活封閉,卻實力膨脹,被基督徒視為貪婪、吝嗇與自私。

甚至在14世紀歐洲大流行的黑死病,也被認為是猶太人所引起,導致15世紀西班牙與19–20世紀的沙皇俄國,都施行大規模屠猶事件。在「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時代,歷代德國皇帝都自認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因而肩負領導基督教徒反猶的神聖任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大戰乃因猶太人馬克思(1818-1883)與社會主義者在國內煽動革命和輿論,使政府不得不向敵國投降,而並非是因為德軍在前線失敗所致,導致不少德國民族主義者懷恨在心,此乃所謂「背後捅刀」的傳言(Dolchstosslegende),這也是導致希特勒的大舉屠殺猶太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二戰之後,在德國的公共領域,反猶太主義被禁止以至於變形。在大屠殺70多年後,目前反猶主義再次更加公開,尤其網路刑事和暴力犯罪的增加,表明新的反猶太的浪潮興起。依照民調的估計,大約五分之一的德國人顯然持有反猶態度,並認為猶太人比其他人更努力地用邪惡的伎倆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當前許多猶太人正試圖利用納粹時代的慘痛經驗來牟利,故德國應與過去希特勒的罪行劃清界限。

更嚴重的是,自戰後以來德國招引了百萬客工,其中以土耳其人為大宗,目前已在德國產生第三代,總人數高達三百餘萬。再加上自1970年代以來,尤其是2015年梅克爾總理接納了兩百餘萬中東湧入的難民,以致於當前德國已有將近六百萬穆斯林。而一旦以色列打壓巴勒斯坦人時,立即強化了這些身處德國的穆斯林與不少德國人反猶的立場。

2017年初,德國一個地方法院,判決三名曾在水晶之夜哀悼日燒毀一座猶太教堂的穆斯林襲擊者緩刑,引起極大爭議,形同德國各地的反猶分子全權委託穆斯林來攻擊猶太人。進而歐盟於2018年發表的一項針對猶太人的研究,也將穆斯林列為德國最大的反猶事件肇事者群體,占整體反猶事件41%,還有20%是極右翼分子,16% 是極左翼極端分子所為。

由此可見,通過關於猶太世界陰謀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和神話代代相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反猶形式,並深深融入歐洲文化。無論是對猶太人的敵意,或升級為大屠殺,還是現代反猶太主義的變形,這股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恩怨情仇總是陰魂不散,並衝破各個時代一直流傳至今,即使社會政治態度相對穩定都難以消除,這將是德國以及西方世界長期難解的隱患。

猶太 德國 反猶

延伸閱讀

環球晶併世創 德態度不明

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株 德國疫情創下新紀錄

調查:南韓人全亞洲最愛星、台 最不信賴中國大陸

【專家之眼】23年了 財劃法為何遲遲不修?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上市(櫃)公司在海外與大陸投資的體檢

由金管會證期局所做的彙總,係根據證交所以及櫃買中心的公開資料,統計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暨海外投資收益的新近表現,有如下幾...

【專家之眼】薩克斯傳奇

薩克斯(Jeffrey Sachs)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在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和消除貧困方面的工作而聞名,曾任...

【專家之眼】讓謝淑薇打奧運吧!

今年溫網最熱門的話題,除了男單決賽為第一、二號種子阿爾卡拉斯與喬科維奇的超級爭霸戰之外,對國內球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謝淑...

【專家之眼】侯友宜危機

最近看到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民調直直落,確實產生不小失落感,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專家之眼】美中關係緩和?

自2月份氣球事件之後,美方取消了高官訪問中國的計畫,日前美國一些官員稱,布林肯將於18日訪問北京,這將是美國國務卿五年來...

【專家之眼】除了表態 面對六四還能談什麼?

六四事件迄今已逾三十四年,台灣政客除了行禮如儀、心口不一的人權表態外,面對如今冰封又兵凶的兩岸關係,還有沒有更多關於勇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