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冷眼集/蘇內閣硬拗或認錯 人民會評判

「回鍋」重任閣揆的蘇貞昌,就任將滿三年。從上任後善用網紅行銷政策、公投前跑遍全台宣講,「四個不同意」策略奏效,蘇也一掃「不信任投票」的陰霾。他昨天肯定行政團隊交出亮麗成績,儘管「衝衝衝」的招牌幹勁依舊,卻仍留下三大隱憂。
「衝衝衝」的指標是快狠準。蘇貞昌昨提醒部會首長找出問題、設法解決。他在會議中也常對官員說,「我所有的政策就是以一年為限」,一年就要看到成效,成為各部會的KPI。這「一年為限」也內化到各首長,曾有機關送出一項三年計畫,被首長打回票,原因是「院長一定會罵」。
但並非所有問題都能一夕解決,尤其攸關長遠發展,甚至涉及人命。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歷經普悠瑪、太魯閣案後,難以推動的台鐵改革;而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兩度向政院建議組成跨部會改革推動小組,並曾提出推動公司化,遭政院「已讀不回」,讓台鐵改革腳步停滯不前,也是不爭的事實。
蘇貞昌飆罵官員也成「招牌」。今年八月,國內破獲越南走私肉品檢出非洲豬瘟,他再次飆罵關務署員工,並撂話「國家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質疑海關沒把關口守好。然而,許多事情絕非「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就能解決,背後的制度面與執行面環環相扣,基層總是成為最末端的弱勢,卻無從解決。
蘇貞昌另一個名言是,直播時代「人民耐性大概十秒而已」。上任三年,蘇善用網路行銷,但行政院網路「哏圖」風波、牛肉麵「統編事件」等,都曾讓蘇內閣中傷。
此外,面對質疑,去脈絡化地反駁,仍是蘇內閣日常。蘇貞昌昨天說,「認錯是很大的勇氣,不要硬拗」。但蘇內閣給外界的印象,究竟是硬拗或認錯,人民自有評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