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揭牌 學者:外交突破不容易
台灣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天正式掛牌運作。國際法學者宋承恩表示,台灣在立陶宛設處過程經過太多波折,而立陶宛面對中國巨大壓力、並未屈服,對台灣跟立陶宛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外交突破。
宋承恩今天傍晚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運作,彰顯立陶宛已不再堅守「一中」原則,而是由立陶宛自己決定與台交往的方式;台灣成功在立國「插旗」,顯示立陶宛堅持到最後,未因中國巨大壓力屈服或妥協,「立陶宛政策是說到做到」。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指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英文名稱使用「Taiwanese」,應是討論過後的共識;Taiwanese敏感度低,無主權暗示,也不涉政治意涵。此外,以Taiwanese(台灣的、台灣人)代替名詞Taiwan,也彰顯辦事處旨在推動雙邊人與人的交流。
鄭家慶說,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是雙邊發展非常具體的成果,符合立陶宛拓展與亞太國家經貿文化關係的目標;而積極與亞太國家接觸,也是立陶宛整體亞洲政策的一環。
他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可望扮演灘頭堡角色。立陶宛相關單位可就近與台灣代表處就強化生產鏈密切合作,甚至藉此鏈結亞太地區的相關產業;不過,如今雙邊交流已展開序章,未來如何維繫互動及是否獲致具體成果才是挑戰。
鄭家慶還指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掛牌運作隱含的意涵還包括,「如果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承諾到位,今天不會演變至此」的潛台詞;小國立陶宛並無等待北京落實承諾的本錢,須顧及自身經濟發展需求。
至於立陶宛赴台灣設立代表處時間,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10月底曾透露,立陶宛駐台經貿代表處預計明年初正式設立,在台灣的準備工作則於今年底前展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