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水果銷陸,要快活又要貞節牌坊?

中秋前夕中國海關總署通知自9月20日起暫停臺灣產釋迦及蓮霧進口,農委會準備10億元經費,採取各項內外銷強化措施因應。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秋前夕中國海關總署通知自9月20日起暫停臺灣產釋迦及蓮霧進口,農委會準備10億元經費,採取各項內外銷強化措施因應。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十九日宣布,大陸檢疫發現台灣釋迦與蓮霧含有介殼蟲,決定二十日起禁止台灣這兩類水果銷往大陸。蔡英文總統當天立刻親上火線回應,除譴責大陸政治干預經濟之外,並説大陸此舉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她一向高舉「反中」大旗,經常藉挑釁大陸換取美國支持,卻又希望中國大陸對台灣讓利,莫非是風流寡婦心態?

中國大陸不是第一次禁止台灣水果進口,今年二月,中方也曾禁止台灣鳳梨銷往大陸,由於正值鳳梨盛產時期,高屏地區農民哀鴻遍野,蔡英文不顧去年雙十演說、元旦文告與除夕前兩天談話對大陸遞出的橄欖枝,竟然高調批評北京,認為北京以政治力介入台灣鳳梨銷往大陸的貿易。這次大陸顯然精心算計,刻意避開釋迦、蓮霧的採收期,以免讓蔡英文趁機操弄民粹。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面裝腔作勢要求大陸收回成命,一面揚言要向「世界貿易組織」(WT0)提告、控訴大陸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其實,蔡政府揚言要提告WTO多半只是「大內宣」虛張聲勢而已。

第一,兩岸貿易並非一般的國際貿易,雖基本上符合WTO精神,但卻不是WTO所能規範,而是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來規範。這從台灣水果銷陸,大陸水果卻從未銷台,可以看出兩岸貿易的特殊性。

第二,基於前述理由,我國對大陸的提告恐怕要成案都不容易。在鳳梨事件後,蔡英文只有摸摸鼻子,絕口不談提告之事。,可見向WTO提告並非易事。

第三,兩岸之間原有《食品安全協議》,可以透過此一機制尋求解決。只是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幾乎不相往來。看來,此一機制要想重新恢復運作,恐怕非等國民黨重返執政不可。

其實,兩岸之間大多數事務都是政治取向,蔡英文高舉「反中」大旗,為美國搖旗吶喊、助威,中國大陸自然不爽。更何況蔡英文還經常以「暗獨」 或「漸進式台獨」、「去中國化」等方式,挑起美中摩擦、兩岸矛盾與挑釁中國大陸。

最近,蔡英文不僅推動「鄰國論」、台獨擦邊球修憲案、英文台灣雙十看板,並希望全力促成駐美「台灣代表處」升等案,以刺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看在眼裡,自然會有所反制。從「台獨版光輝十月」到明年地方選舉,可以預料北京還會不斷對台灣進行脅迫式的施壓。

蔡英文既然決定配合美國,高舉「反中」大旗,換取美國的支持,就不能成天還想著要大陸對台灣讓利。顯然,大陸對台灣的讓利,讓蔡英文很快活,不僅可以大把賺取外匯,還可以拉攏農民選票。另一方面,她又強烈「反中」,以「反中」為號召取得美國認同,形同從山姆大叔那邊得到正當性,從而贏得國內選舉。

請問這樣的做法,在心態上與「既要快活,又要貞節牌坊的風流寡婦」何異?

蔡英文 反中

延伸閱讀

蔡英文自打臉…昔轟馬英九債留子孫 上任舉債近2兆

見證高雄驛回娘家! 蔡英文:車站有我兒時回憶

蔡英文:感謝民主前輩付出 民進黨繼續堅持為台灣打拚

蔡英文感謝李洋教練 盼打造基中為青少年羽球訓練中心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藍白合破局,但侯康配能開創新局?

2024的大選,現已進入藍綠白三方的決賽階段,原本期待藍白合的民眾一度落空,但是最新的情況顯示,藍軍歸隊,氣勢高昂,綠營...

【專家之眼】中國大陸在中東的重要角色

最近不少伊斯蘭國家外長訪問北京,討論以哈戰爭,凸顯了大陸在中東地區的地位,但是否真的能發揮多大的效果,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

【專家之眼】藍白合與賴蕭配高下立判

在前總統馬英九的促成下,國民黨與民眾黨之間已達成協議,雙方同意以民調為依歸,捐棄前嫌,共赴使命,並將於本月18日公布正副...

【專家之眼】陸委會戰術撤退 但陸配參政還有激情戲

剛在陸配參政議題上戰略進攻得分的陸委會,正在戰術退卻,但此事還沒完,一旦現有公職陸配被解除職務,打起憲法官司,對台灣造成...

【專家之眼】柳暗花明?曇花一現?

自一個月前的中東戰爭開打之後,美中關係確實展現了一些和緩的跡象,尤其習拜會可能成局,這對於台灣也必然產生相當影響。

【專家之眼】台灣總統選舉辦法應該改變

藍白合下架民進黨政府,是多數選民的期待。但是卡在總統候選人誰正誰副的關鍵上,藍白雙方在談判過程中,不免相互放話,甚至出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