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資料庫公布 蔣介石參與政治審判逾4千次
促轉會今天舉行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呈現威權統治時期受害者性別、省籍與年齡資料;1950年代是政治案件終審高峰,在審判決策者分析中,以故總統蔣介石參與決策超過4千次最多。
促轉會今天舉行「解碼壓迫體制-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促轉會主委楊翠致詞時表示,為了還原政治審判案件的歷史事實,促轉會大量蒐集資料、建置轉型正義資料庫,目前資料庫已經累積政治案件受裁判人達1萬3268人次的基礎資料。
楊翠表示,由於資料庫是首度系統性整理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審判流程的案件紀錄,引起學術界重視,尤其是過去關於政治案件的研究,多以個案為主,資料庫所累積的龐大資料,提供從量化統計分析可能,以更宏觀的研究取徑,分析政治案件,更打開寬廣的對話空間。
根據促轉會統計,在「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累積1萬3268人次的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中,男性占96.27%、女性僅3.73%;以出生地區分,台灣省籍受裁判人數占55%,外省籍受裁判人占45%。
若以受裁判年齡分析,平均年齡為33歲,被起訴年齡最小是11歲、最年長是84歲,有42.53%受裁判者年齡介於19歲到29歲之間。
政治案件審判決策者分析中,總統3人、總統府中包括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等36人;國防部中,包括參謀總長、國防部長等59人;軍法官1119人等。
其中參與次數前三名為,故總統蔣介石參與決策4101次、軍法官殷敬文3233次、前參謀總長周至柔3152次。
以政治案件終審年分分布來看,1950年代是政治案件終審高峰,占威權時期政治案件的50.7%。政治案件終審刑度中,有1628人次被判10年以上、未滿15年有期徒刑;1498人次被判5年以上、未滿10年有期徒刑;被判死刑者1153人次、無期徒刑者169人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