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罷免黃捷成功機會多大?原因、程序、過關門檻、投票日一次看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16日投開票,最終以8萬多票罷免成功,接著2月6日將舉行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投票,到底為什麼要罷免黃捷?程序、過關門檻,以及專家分析成功機會有多高?聯合新聞網整理帶大家一起來看。
提議人之領銜人劉辰芳女士提出之罷免理由書如下:包括「問政未盡議員之職責」、「扭曲事實,罔顧民意」、「面對任何事情,雙重標準」、「沒有禮義廉恥可言,不配成人民表率」、「干預他國內政,將國家安全陷入危險之中」。
因質詢韓國瑜時翻白眼一炮而紅的黃捷,爭議包含去年11月11日高雄市議會表決瘦肉精零檢出,被抓包在表決時人不見,及因涉時代力量人頭黨員案,也一度傳出要遭檢調移送調查,後遭時力決策委員會否認是誤傳。
重要工作日程如下:
109年12月18日 罷免案成立之宣告
110年1月30日 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
110年2月6日(星期六) 投票、開票
時間:投票開始、結束時間自當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高雄市第9選舉區各投票所。
過關門檻:約同意票7萬1958人以上。根據選罷法第90條規定,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高雄市選委會說明,罷免黃捷門檻要以投票日前3天公告造冊人數為準,但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推估,如果這選舉區上屆議員選舉選舉人數28萬7829人為例,門檻是同意票數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7萬1958人以上),且有效同意票數要多於不同意票數,而黃捷上屆議員選舉得票數為1萬8420票。
聲量看政治粉專表示,分析從去年6月7日至今年1月16日,罷韓國瑜投票至罷王浩宇投票共224天的罷免新聞聲量。發現,罷韓後,數位被藍營與韓粉高喊罷免的政治人物中,以高雄市議員黃捷的聲量最高,占全部被喊罷免政治人物的34.59%,可以發現,黃捷其實才是罷免新聞最被討論的焦點。其次才是王浩宇,占23.42%。至於罷免案未能成立的陳致中,僅占罷免新聞聲量的18.03%。
沈富雄
下一個面臨罷免公投的黃捷,沈富雄認為,和王浩宇狀況不一樣,「王浩宇是大家都討厭,黃捷是很多人喜歡,也很多人討厭」。他分析最後開出來的票,同意罷免王浩宇和不同意罷免王浩宇是9:1,而黃捷的情況不一樣,預測同意罷免和不同意罷免間的票恐怕非常接近。
聲量看政治
聲量看政治表示,罷免是否能夠成功,不能只看聲量,反而要觀察幾點指標,包括在地選民結構與政治生態,黃捷所在地鳳山與王浩宇所在地中壢不同;另外,與王浩宇相比,黃捷的政治人脈(人際關係)比王好,仇恨值也比王浩宇低。
聲量看政治說,桃園為藍營票倉重鎮,藍營傾全力都要樹立未來選舉的指標;鳳山的藍營選民結構早已鬆動;至於第四點,在罷免王浩宇之後,黃捷罷免案最接近公投與2022地方選舉,是否罷捷成功,更可能影響公投的政治動員,以及2022地方選舉是否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因此,黃捷的罷免與反罷免動員角力,可能會更強於王浩宇。
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廖達琪
廖達琪認為「公職人員選罷法」2016年修法降低門檻後,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接連被罷免成功,雙雙創下直轄市長、議員被罷免的紀錄。但黃捷在年輕族群的形象好很多,四分之一門檻要形成政治性報復,其實是太過度解讀,還是要視個案情形;這次罷王成功對政治人物有某種警惕性,但不至於一窩蜂都能罷免成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