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終結20世紀建築 後疫情時代連便利商店也分區

新冠肺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翻轉了建築的形式。為了避免感染,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室強調分區,重視陽台與屋頂平台等戶外空間,並設法減少員工對密閉空間如電梯的依賴。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趙化宇表示,事務所這半年設計的廠辦、辦公大樓重視分區設計,連便利商店都要分成兩區,避免一人感染,全公司隔離。
2020年是20世紀建築結束的一年。從今年起,包括辦公室、住宅、醫院等各種建築,都將因應疫情徹底轉變。潘冀聯合建築事務所數年前成立實驗室「JJP Lab」,針對各種議題進行建築實驗。趙化宇表示,事務所去年三月開始研究新冠肺炎對建築產生的影響,近期事務所接下的辦公室、醫院建築,業主也紛紛提出針對疫情的新需求。
無隔間、刺激員工跨界交流的開放式辦公室曾風行一時,如今隨疫情迅速退燒。趙化宇表示,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室必須做好分區隔間設計,遇到感染時才可保持一定的工作力。潘冀事務所正進行設計的辦公大樓,將一層樓分成二到三個區域,連便利商店都要分成兩區。事務所還為企業打造「疫情調度中心」,裡頭放置各種隔間設備,可隨疫情迅速改變公司隔間。
避免感染,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室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趙化宇舉例,最近設計的一個辦公室案子,業主把訪客員工的體溫檢測列為必要設計,櫃台則「無人化」,連檢測都由機器執行。此外還設計通風採光佳、顏色外型吸引人使用的「活力樓梯」,除了避免使用電梯可能造成的感染,也鼓勵員工多運動。
新冠肺炎造成醫療空間不足。建築師張清華四月設計可拆解回收的負壓病房「防疫方舟」,並將設計圖放在網路上公開供全世界取用。此一病房可防感染、接水電,三天組合完成。為了避免醫院感染,潘冀事務所設計「臨時檢疫所」,讓訪客在進入醫院前便先做好檢驗與分流。
張清華觀察,因應感染危機誕生的建築與空間設計,往往為了避免人與人接觸,讓使用者產生孤獨感。因此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室設計必須加強陽台、屋頂平台等戶外空間,除了引進陽光和空氣,也能排消除員工的心理陰影。而過去將員工集中辦公的大型廠辦,也將轉為打散的小型辦公室,並與公園綠蔭等戶外空間緊密相連。
新冠肺炎帶來的封鎖、居家隔離,讓人們在家中的時間變長。因此,傳統涇渭分明、各自獨立的居家和辦公空間將重新定義與融合,而城市空間的規劃也將隨之轉變。建築師張清華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住宅區、商業區等傳統都市分區已然鬆動、不符時代所需,政府應該重新修訂幾十年沒修的都市計畫法。
根據國外一項調查,即使在疫情平息之後,仍有百分之四十的員工,希望有百分之四十的時間在家辦公,因應「居家辦公」這項趨勢,住宅必須重新設計。建築師趙化宇指出,光是一個書房不夠、現代住宅必須擁有讓男女主人可以同時在家辦公的「家庭辦公室」,燈光設計和網路電線設計都須更靈活精準。
張清華則說,因為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住宅的隔音設備必須加強。過去集合住宅的排水往往是集中到最底層排出,如今為了避免感染危機,必須變成「分層排水」,每層都有自己的排水系統。
疫情期間,陌生人在室內共餐成為禁忌,許多餐廳被迫移到室外以繼續營業。紐約為此啟動「開放餐飲計畫」,允許餐廳使用戶外公共空間進食。這項政策在疫情過後仍將持續,作為活化城市的重要工具。張清華認為,公園等戶外空間,將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城市生活的核心之一,即使辦公空間都有可能被搬到戶外,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討台灣的都市計劃。
趙化宇也認為,台灣現階段的城市已開始為居民的老化重新設計,如讓醫院和鄰里緊密相連。但在後疫情時代,必須再為傳染病重新設計,如讓辦公空間與公園綠地相連;或是讓自然環境「垂直化」,一棟大樓便可擁有陽台花園、屋頂農園等自然空間。
。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