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民法成年修為18歲 劉宏恩:社會衝擊恐怕會比想像中大

成年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昨天在臉書發文指出,是意料中的事情,畢竟在現行法律體系中,18歲以上未滿20歲的年齡長期處於一種「尷尬年齡」的狀態。
他說,例如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12歲以上未滿18歲為少年,根據民法,又必須滿20歲才屬於成年。那麼,中間這段既不是「少年」又不是「成年」的年齡,在法律上究竟應該屬於什麼年呢?如果說他們是未成年,那又為什麼他們必須在刑法上要負擔完全責任能力?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民法修正案(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122789 ),確定將成年年齡由現行20歲下修為18歲,訂、結婚年齡也納入性別平權概念,男女未滿17歲不得訂婚,未滿18歲不得結婚,新制自2023年元旦施行。
劉宏恩說,不過,這個法律修正後的社會衝擊恐怕會比想像中大。以他所在的大學教育現場為例,他不知道以後各大學科系究竟還有什麼理由,要為「成年人」舉辦「新生家長親師座談會」?而大一大二同學們想要休學,將完全不需要家長同意,不想念的同學也不能任由家長越俎代庖來代為註冊,以後學校勢必要面對許多憂心如焚、來拜託學校但我們愛莫能助的家長。
他說,簡言之,社會及學校怎麼看待18、19歲的年輕人,以及怎麼看待他們的決定的「社會態度」,並不是law in books的問題,而是law in action的問題。前者只要把六法全書上的白紙黑字改一改就可以,後者卻是更為複雜且深遠的事情。我們的社會各界及各機構行號,大家是否都知道該好好準備、必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及長久慣習了呢?大家應該要認真想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