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拜登的亞洲優先並非擁抱北京或重修舊好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研究計畫主任沈大偉(David Shambaugh)14日表示,雖然北京積極展現在東南亞的主導權,實際上,美國在此地區被低估、中國大陸被高估;拜登在此應保持穩定與存在感,勇於投資並展現力量,「亞洲優先不是擁抱北京或重修舊好」。
沈大偉14日在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一場視訊座談會上,談論新書「強權相遇之所在:美中在東南亞」(Where Great Powers Meet: America and China in Southeast Asia,中文書名暫譯)。
沈大偉提到,中國大陸與亞太14國上月中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美國來說不是好消息,美國花了8年到10年說服部分東協國家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結果川普2017年宣布退出,他當時人就在新加坡,可以感覺到「空氣似乎被抽光了」;對這些東南亞國家來說,他們再次確認「美國人不可預測」。
沈大偉說,中國大陸自2010年起就與東協國家有自由貿易協議,造成巨大的貿易成功,也推動全球貨幣與商業海嘯,他認為如今的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期待不增反減,有助其他國家在該區域的投資合作;至於拜登在上任後是否重新加入CPTPP,得要到明年1月後持續觀察。
被問到拜登的亞洲政策優先事項,沈大偉說,美國應該建立與印日韓澳菲泰等國的牢固關係;亞洲優先不等於擁抱北京,或是重修舊好,政黨輪替不會影響美中關係的實質。
沈大偉說,「若要問我拜登怎麼經營東南亞,第一個是泰國,泰國態度搖擺,正向中國大陸傾斜。」
沈大偉表示,如今美中在東南亞競爭,絕非過去冷戰時期的對抗模式,也不是你來我往的互動,且東協10國各有盤算,因此局勢非常複雜且分歧。
沈大偉說,中國大陸看似在東南亞擁有霸權或占主導地位,他認為該論述證據不足。
沈大偉列出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汶萊與泰國,偏向中國大陸;美國在該地區則有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等盟友,雙方盟友比率為7比3;但這些國家都不想要跟中國大陸保持過度親密的關係。
沈大偉表示,金錢和地理條件正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優勢與劣勢,東協今年超越歐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量達6000億美元;陸方看起來與東協國家親密無間,實際上這些國家都意識到中國大陸近在咫尺,甚至太近了,讓該地區始終籠罩在一團暴風底下。
沈大偉表示,中國大陸在越南有廣泛投資,同時陸越之間在南海地區的爭端、不信任與敵意都超過1個世紀,雙邊關係相當複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