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廠不是進口美豬必要條件?陳吉仲:衛福部主責農委會配合

萊克多巴胺豬肉明年1月1日開放進口,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新制上路前,食藥署將派員赴美實地查廠,並且說查廠程序完成之,含萊劑豬肉不會進口;但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卻改口「海外查廠不是必要條件」,究竟查廠是否是進口必要條件?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說,這是衛福部主責,農委會配合。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農委會預算,陳吉仲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赴美查廠需要請教衛福部,他說,農委會是所謂的配合,防檢局會來配合衛福部,但在以前所有的查廠都是針對重大的疫病像牛肉會查廠,就是因為有狂牛症議題才會查廠,幾乎沒有因為所謂因為飼料添加物而去查廠,現場媒體追問,所以查廠對於進口不是必要的?他說,這部分主責機關是衛福部。
陳吉仲日前表示,日本進口萊克多巴胺豬肉已經15年,遭質疑8年前為何不說,是標準不一;他表示,他只是把日本整個現在的狀況來說明台灣的政策的方式。當初總統決定的方式就是採用「日本模式」,也就是說,國外的豬肉含萊克多巴胺的這一個安全容許量可以進口,國內是不得使用,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
根據統計,日本1995年加入WTO,豬肉自給率從62%下滑到2019年48.6%;韓國再加入貿易協議,關稅取消後,原本進口澳洲的肉,就被美國取代;台灣加入WTO,豬肉自給率從94.1%降到2019年的89.4%,每年以0.43%的比例下降,而進口豬肉的量從當年(加入WTO)1萬9421公噸,成長到2019年的8萬4341公噸,以每年3600公噸的速度增加。
他說,我們所做的清楚標示,就是比照日本的一個國內的方式來進行,日本是最重食品安全。他已經開放進口15年、而且進口的數量平均在20幾萬公噸到30萬公噸。每一個日本人每一年吃到美國豬肉的數量超過兩公斤以上。
陳吉仲提出韓國案例,韓國的內臟標準,豬肺訂的安全容許量是遠高過我國,那我國還是依照整個國際法典委員會(CODEX)甚至訂定更嚴格的標準。所以只要在安全容許量以下的就是安全的,所以他希望所有的這樣重要的國際資訊,可以提供給全國消費者,甚至「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11個會員國,也都是全部使用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可以進口的。
電子媒體問,日本進口15年進口豬肉已經超越了國產豬,國產豬自給率只剩下48%,我國百億基金真的能夠扶持農民扶持養豬產業?
陳吉仲表示,其實剛好顛倒。2005年到2012年,美國的豬肉出口到日本的數量,跟現在來比反而下跌,日本的國內的豬肉生產量反而是增加的。美國在出口日本豬肉的部分,反而逐年下降,受到加拿大跟歐盟的影響,這趨勢跟台灣一模一樣。
他說,這就為什麼我們會說國產豬絕對會在市場佔有率占有9成以上,第二個在10%的進口豬肉裡面,加拿大、丹麥、西班牙等國家反而都超越了美國豬,這個就是考慮到每個國家豬肉生產的競爭力,這個統計數字已經在立法院都報告過了。
針對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統計,高達7成民眾反對萊豬進口;陳吉仲表示,面對這樣的民意反應,當然要檢討確認所有消費者疑慮的這些工作有沒有做到位,他認為只要把清楚標示做好,只要把產業界顧好,從這兩個方向著手,任何所有的食品安全,有關萊克多巴胺豬肉的這樣的一個疑慮,應該還是要回到專業的探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