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二度流標 議員酸:要讓柯文哲卸任前被三振?

「北投士林科學園區」地上權案規模龐大,去年10月首次釋出時,因招商失利流標,今年二度釋出土地再次流標,北市府卻不清楚流標原因,北市議員王欣儀痛批,明年第3次招標市府已有準備,還是打算讓北市柯文哲陷入卸任前被投資人三振出局的窘境。
王欣儀指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號稱「台北市下一個產業發展引擎」,北市產發局卻未能掌握二度流標原因。
據了解,去年10月底進行第1次招商時,共有12家業者領標。今年6月辦理第2次招標,又給予更多優惠並調降招商門檻,包含地上權存續期間,從原本的50年延長至70年、權利金從原本的一次繳付,改為可分8期(即7年)繳付。另外,原本應於7年內取得全部建物使用執照,也改成「必要時得延長,延長期間總計不得超過5年」,也就是說,只要在12年內拿到使照即可等優惠,但卻僅剩5家業者領標,市府給予優惠方案卻乏人問津。
王欣儀表示,此開發案在興建及營運期間預估可創造近1萬8000個工作機會,年產值高達208億元,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計、醫療產業需求有增無減,後市看好,卻再度流標,是否投資人對北市未來產業前景缺乏信心,或對市府規畫開發規模有待商榷?
王欣儀說,明年將辦理第3次招標,產發局是否有準備讓此開發案盡快上路,同時兼顧市府權益,還是打算面臨「引勤組裝」再次失敗,讓柯文哲陷入在卸任前,被投資人三振出局的窘境,留下爛攤子給下任市長?
對此,產發局長林崇傑表示,針對第3次招標「有信心」,整體投資規模將近300億元,在疫情衝擊經濟的情況下,投資人考量投資隱憂而裹足不前,因此市府會考慮適度調整招商規模,並朝向拆標分區開發方式進行。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案分別為T16、T17、T18三塊基地,合計面積達8.38公頃,發展定位朝「智慧健康產業跨域園區」(含生技產業、資通訊產業、醫療保健業)發展。串聯內科、南軟產業發展效應,打造研發營運導向的「台北科技產業廊帶」,規畫讓科技、健康醫療與創新融合,帶動周邊產業群聚鏈結,採設定地上權、三處基地「合併招商」方式開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