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打臉蘇貞昌?三倍券這筆帳很難算

藍委昨天拿著預算書質疑行政院發放振興三倍券的行政成本不斷增加,批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亂花錢」,經濟部一時難以回應,直到今天下午才給出說法,結果數字裡仍暗藏玄機,成本更是比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高出許多,狠狠打臉了蘇貞昌。
上月四日蘇貞昌表示,他估計會有一半的民眾會透過數位方式使用三倍券,作業費用約9億元,是馬英九政府發放消費券的一半。7月初,行政院又說,紙本三倍券要進行第二波加印,但不會發生成本暴增的問題,估計總成本約在12億元,還是比馬政府時期來得少。
蔡政府排除眾議不發現金,研究半天決定要發三倍振興券後,又處處要和馬政府的消費券作比較,就是要凸顯蔡政府比馬政府還行,但卻錯判形勢,數位三倍券遠不如預期,紙本三倍券的印製、發行成本又壓不來,一旦被質疑,數字都寫在預算書裡,第一時間當然無法拿出好的說法,經過一天終於做出回應,但還是掩藏不了政策錯誤及超出預期的成本支出。
根據紓困預算書,振興三倍券的行政成本不是原先蘇貞昌說的9億,也不是追加印刷後的12億,而是22.56億,其中系統開發、兌付手續費及保險約10.6億元,幾乎是22.56億的一半,已經比馬政府時期多了4億多,讓蔡政府臉上無光。
等了一天,經濟部終於出面說明三倍券發行成本,經濟部很老實的提出一些數字,在印製成本方面,三倍券每張約為3元,消費券是1.26元。兌付手續費方面,三倍券每張5元,消費券每張4元。因為兩者份數不同,三倍券的成本比消費券多出了好幾億。
至於藍委質疑其中的系統開發、兌付手續費及保險約10.6億元部分,經濟部說得很有「技巧」,強調系統開發費用及相關費用約為1億元,占行政支出約4%,看起來好像不多,但稍加換算,其實經濟部沒有講出來的是行政支出總費用是25億,這又比預算書多2億多,經濟部用算式掩蓋不想說明的部分,越說明反而越說不清楚,這筆帳有這麼難算嗎?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