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財劃法21年未修 成選舉浮橋

行政院長蘇貞昌為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陳其邁站台,搬出四千億元的承諾,答應要建設高雄。看在其他縣市眼裡,實在不得不眼紅:難道別的縣市不值得四千億元投資?還是非得到選舉,中央政府才肯投入本錢建設?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天表明很「羨慕」,又婉轉地說「相信院長一定會公平對待六都」,聽得出話中有話。姑不論行政院長為同黨候選人大開支票是否有違行政中立,高雄市民也很想問,如果行政院不是認為陳其邁篤定當選,這四千億元的承諾是否還照花不誤,或僅淪為一場空?
或許有人認為,中央政府每每喊話投資高雄,無非是想彌補南北失衡的發展,這四千億元很有可能是用來填補長年以來南北不均的落差。只是,與其讓中央來做補洞工人,隨時捧著錢,不時拆東牆、補西牆,還可能得到一個「政策買票」的罵名,不如認真檢討多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確立更公平的規則,才能帶來各區域間更公平的發展。
然而,執政黨喊修財劃法一事,早已不是新聞,更不是今天才冒出來的政策方向。光是舉民進黨為例,早在二○一六年,首度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即有修法的聲音;副總統賴清德亦在行政院長任內宣示修法,並訂出時程,待二○一八縣市長選舉後,即著手修法,但當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修法也無疾而終。
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過去總被笑稱「選舉浮橋」,「選舉到了就浮起來,選舉結束又沉下去」,怎樣都蓋不好。蔡總統四年前上任後,金門大橋已朝二○二一年如期如質完工的目標邁進,讓重大交通建設不再只是「選舉語言」。
財劃法已廿一年未修正,如今,蔡政府連任,再度全面執政,更獲前所未見的民意支持,財劃法又有了修法的基礎。面對各項改革,蔡英文總統不斷尋求歷史定位,財劃法正是她該重視的改革之一。就像金門大橋,別讓修法工程永遠淪為選前討論熱絡,選後不了了之的「選舉浮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