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會考/自然實驗題變多 計算題大幅減少

國中會考第二天首節考自然,有考生說,沼氣、電解電鍍、自熱罐、能源趨勢都考了,就是沒考COVID-19;自然科教師說,今年試題從基本觀念出發,漸次發展到活用題,難易適中但具鑑別度,其中圖表題占近六成,命題也秉持「圖表多、文字多、情境多,沒有複雜計算題」的「三多一沒有」原則。
今年理化以基本核心概念為主,多考觀念和活用性,計算題大幅減少。台中市忠明高中理化教師賴志忠說,頂多是簡易計算或一個公式就能解出,如第廿八題加熱不同質量的相同物質時間與溫度變化圖形,第卅三題順時針與逆時針合力矩大小比較;補教自然科教師楊過甚至認為,創下零計算題紀錄,他認為,新課綱後少計算重融會貫通,會成為未來命題趨勢。
新課綱考題也更加素養導向,導致題幹敘述變長,題數較往年少。台北市萬華國中生物教師王美玲說,今年題數降為五十題,比去年少四題,另加入跨科主題學習內容,試題由基本觀念題型出發,圖表題占近六成,並融入探究實作與素養命題。
台中中港高中理化教師張文昭說,多道題組談及實驗,如第四十二題考排水集氣法,若考生有做過實驗就能從容作答,建議未來教學應多帶學生前往實驗室。
自然試題也結合生活經驗,王美玲舉例第六題從英國和紐西蘭兩個國家的位置、氣候型態、常見的慶祝活動等資料,來判斷紐西蘭的晝夜長短;第七題在高山上看密封包裝的洋芋片外包裝變化、來判斷兩人對話論點的正確性。
高雄市旗津國中麥姓考生說,理化中間偏難,地科、生物比較簡單,印象最深刻的是能源趨勢變化,從圖表中找答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