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國文少2題卻更重閱讀力 桌遊型考題小心迷航

前言:近20萬人報考的國中教育會考5月21日至22日舉行。聯合新聞網今天起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2日至4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5日至6日為社會、自然科,本報採訪國中老師以及補教老師,指點考生最新命題趨勢、必考重點及答題訣竅,協助考生事半功倍拿高分。
今年是新課綱首屆國中會考,題型更加「素養」導向,國文科考題更著重生活實踐。往年題目70題,今年則會略減兩題,換句話說,題目將會變得更長,更考驗學生「融會貫通」的閱讀力,甚至會出現各類複合型考題。
國中教師提醒,近年考題變化多、文本也多,閱讀力相對重要,建議考生作答時務必圈選關鍵字詞,才不會讓自己迷航;補教老師也提醒,今年有望考出「桌遊題」,除了讓考生檢索標題跟固定主詞,題目中也可能考出附加條件,考驗學生判斷力。
●國文選擇
距離國中會考倒數不到一個月,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孟君表示,今年國文選擇減少兩題,也代表今年一定會考出素養生活題型,以及跨文本的考題。
她舉例,若考題要「生活導向」,常見的文本則包含說明文,比如科普文、生活情境文,若是考說明文,就會考細節推論邏輯因果關係。但她也要考生放心,若碰到跨文本考題不用太緊張,往只是考如何理解,建議圈選關鍵字詞,才不會讓自己迷航。
對於不少考生而言,「文言文」考題常是魔王型考題。林孟君表示,去年會考文言文比例就多了一點點,尤其最後一題讀兩篇還要去做比較,是「答對率」比較低的題目。不過她也喊話,會考已經要考了,就不要怕它,提醒孩子文言文要看出處,若是寓言就是前面故事後面結論,孩子就有線索能推敲。
林孟君也說,考生對於「長文」也要有耐心,必須留意文意有無轉折,或是在做比較的地方,往往考點就在「轉折後」,建議學生多加留心。
楊墨國文團隊陳奇瑋(阿波)老師表示,新課綱首屆會考,「素養」貫穿考題的目的是生活實踐。尤其減少兩道考題,換句話說就是題目會變長,且今年多考一個文本評鑑,也是最能凸顯鑑別度的考題之一。
他分析,今年七成考題仍是文意理解,特色就是考學生檢索資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會有近兩成的文本評鑑題,可以考出「意象」,又或是解釋詞類、圖像轉換,甚至會在文句中挖空格,讓學生選填,白話文、文言文皆可能入題。
最後一成則是考國學或文化常識,書信、六書、對聯皆有望入題,甚至可能結合「桌遊」,考出一道複合型考題。
會考倒數一個月,陳奇瑋建議,基礎形音義不要放,另也要強化白話文文意理解,考生可利用歷屆試題,針對題目錯誤處找到原因,但他強調,不用太糾結於模擬考。另也要留意圖表題,並謹記「白話文是結構、文言文是布局,韻文就是意象因果」,學生不要緊張。
●國文寫作
新課綱上路除了影響國文選擇的出題模式,也徹底改變國文寫作的命題原則。林孟君說,今年心測中心的命題從領綱出發,往年會著重要考生把一篇文章寫完,但新的一年,心測中心改變題目寫作任務,可能會提供情境(文字、文章或圖表)讓考生續寫,也就是要考生讀完訊息後自行統整、組織,再去書寫。
林孟君也說,考生除了要按照考題需求書寫,還要能闡述個人的見解。她也說,近兩年會考題目已經開始鋪陳寫作情境,好比去年主題是「未成功的博覽會」,考生除了要透過這情境回想過去的生活經驗,還必須回扣到失敗或沒有成功的經驗,並寫下影響將來的改變。
不過國文寫作只有50分鐘,林孟君說,建議學生要先看懂情境在說什麼,並注意要「有問就有答」,可留意有無黑色粗體字。另外,考生也要結合題目提供的素材,可利用前五分鐘找重點,並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再寫出自己的想法、主軸,把握時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