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數學考前吃軟不吃硬 拚A++必熟讀這單元

20萬人報名的國中教育會考5月15日至16日展開。聯合新聞網4月18日起連續五天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由國中及補教老師指點考生最新命題趨勢、必考重點及答題訣竅,協助考生事半功倍拿高分。
國中會考進入最後備戰,國中數學老師分析,最常入題的單元包括統計與機率、分數運算、數與數線、幾何圖形。目標A++的學生,要特別重視國三上學期的幾何單元,尤其今年第六冊範圍縮減,預估少數配分會移往第五冊。
從歷屆試題來看,彰化縣田中高中國中部數學老師葉奕緯說,統計與機率、分數運算、數與數線、幾何圖形,幾乎占百分百的出題率和及最多的出題數。最讓學生頭痛的單元如線型函數、因式分解、等差數列、比例、二次函數、乘法公式,反而出題數偏少。
北投國中數學教師林柏嘉按主題分析,首先是數與量章節,第四冊的等差數列是熱門的會考題材。第一冊的整數、分數四則運算與代數(一元一次方程式)兩個主題,都要特別留心「負數」與「去括號」的部分。至於四則運算、解方程式的程序題,是相對容易準備的內容。
至於幾何單元,林柏嘉說,這部分考題聚焦動態幾何或解綜合圖形的各種幾何量。最多會考難題落在第五冊中三角形的心、圓、證明、相似形,若是目標A++的學生,要特別重視這一單元。
進到第八冊代數章節,林柏嘉指出,一元二次有十字交乘法、配方法、公式解等方法,歷年會考常聚焦因式分解與解方程式的各種方法。
●題序愈小愈簡單 基本題別失分
葉奕緯分析會考的排題原則,指出歷來選擇題數約26題,前15題是考生最能把握的題目,答對率也最高。他表示會考數學排題原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建議第1到15題「細心做」,全卷答對12題左右即可「脫C」,把握前面題目的基本分很重要。
他說,第16到21題則要「用心做」,這些題目難易度趨中,無法一眼看破,但也絕非束手無策的題型。一題一題踏實答題,是達陣的不二法門。第22到26題要「放心做」,不強求全部題目確實完成,也別給自己太過苛求的得分壓力。放寬心面對偏難題目的考驗,反而更能發揮應有實力。
●非選題重素養 試著解題勿空白
非選題部分,林柏嘉表示有一題代數、一題幾何題,答題原則是「一定要寫寫看」,即使沒把握全對。2017年代數題採用選舉的開票統計問題,2018年用抽球情境探討機率,2019年討論防曬乳的防護率,去年則為飲料中杯、大杯哪個划算?建議用文字寫下對題目的理解,舉實際例子,整理成自己能懂的數字關係,再利用設未知數或數字推理來解答。
至於幾何非選題,林柏嘉表示,目前為止都取材自歐氏幾何,要掌握面積、角度等幾何概念,並善於觀察幾何元件,再連結題延伸的幾何性質。例如問三角形,就要想到SSS、SAS等全等性質,或AA、SA等相似性質;問到角平分線,就要想到到兩邊等距離;看到斜邊,就想到畢氏定理;看到切線,就想到垂直於切點。
●考前放下難題 只和情投意合的章節打交道
在最後準備階段,葉奕緯以戀愛比喻會考,建議放下過去三年都無法參透的單元,「三年都無法告白成功,盼最後一周來個逆轉全壘打,有些不切實際」。他建議檢視自己情投意合的單元,和這些章節搭起友誼橋梁,穩中求勝。
葉奕緯也建議「吃軟不吃硬」,對於有信心、有能力解決的單元,要再三確認,務必能拿到該拿的分數。過硬、無法順利服用的單元則要勇敢放掉,讓自己專注在務實的目標上。
應考當天,林柏嘉提醒考生帶直尺、圓規、三角板等數學工具,拿到考卷後先快速瀏覽全卷,訂好時間分配再作答。作答時如有題目「卡住」就先跳過,寫完全卷再來解,最後要保持心情愉快。祝考生都有最佳表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