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元宵節今年比去年早11天! 專家揭背後神秘原理「與月亮有關」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一些民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國曆日期是2月26日,今年對應的國曆日期為2月15日,而明年對應的國曆日期則是2月5日。
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早了11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了10天,明年跟去年日期差21天之多。同樣是元宵節,為何國曆日期時早時晚呢?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趙之珩解釋說,中國古代使用的曆法叫作農曆,這是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圓缺,即月相盈虧和太陽的週年視運動的週期為依據。中國農曆曆法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在國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則為366天。兩者相差11天左右。
為了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不致造成月份和季節的嚴重脫節,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置閏」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由於中國曆法中有「置閏」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節對應的公歷日期,總是要麼提前11天左右,要麼後推19天左右。這也造成,有的年份國曆2月過元宵節,比如2016年、2025年;有的年份國曆3月過元宵節,比如2018年、2037年。
翻閱天文年曆發現,就21世紀這100年而言,最早的元宵節是國曆2月4日,如2061年;最晚的元宵節是國曆3月5日,如2015年,兩者日期更是相差一個月之久。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