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台南Josh完成大聯盟開球夢!教士險勝費城人

哈根達斯「10元多一球」迎國際冰淇淋節!萊爾富、大潤發和全聯也有優惠

地牛翻身!13時38分東南部海域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2級

「股息計入所得稅」剝削投資人?他怨制度不公 股民反批二代健保

網友熱議股息計入所得稅的規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網友熱議股息計入所得稅的規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台灣股息屬於綜合所得課稅項目之一,同時亦須負擔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儘管部分股利可抵減稅額,但實際稅負對不同收入族群影響程度不一,引發PTT網友對制度公平性的質疑。不少人直指問題點出在「二代健保制度」,批評這根本是「惡法」。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質疑「為何股息要計入所得課稅」,認為若公司一味發股息而不管填息狀況,恐導致對投資人不利的結果,並進一步指出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否是一種對投資人的剝削。他好奇發問,「為何股息要課稅?如果公司不顧是否能填息,只有不斷發股息那狀況就更不妙了?」

原PO在文章中以簡潔語句質疑「為何股息要課稅」,並以「這樣的設計是否一直在剝削投資人?」為核心問題,引發多數網友共鳴與討論。有人直指「政府缺錢才這樣搞」,更不乏嘲諷之語如「黨需要錢」、「中華民國萬萬稅」,將稅制制度視為不斷剝削人民的工具。

不少網友將矛頭轉向二代健保制度,痛批該機制「莫名其妙」、「根本惡法」,表示投資獲利卻要負擔健保費用毫無邏輯,「健保費為何與股票綁在一起?」、「賠錢還要繳補充保費,完全是搶錢」。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才是全民最大不滿來源」,認為改革方向應聚焦於補充保費機制而非股息本身。

另有一派網友則從國際稅制角度切入,指出「多數國家股息本來就課稅」、「美股也課高達30%的稅」,呼籲投資人應具備稅務常識。同時也有人理性分析股息屬於從公司盈餘轉至個人所得,依法理當然應課綜所稅,並強調實務上仍有抵稅與退稅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股息 所得稅 填息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延伸閱讀

台積電(2330)除息疑雲?他問「0.5元跑哪去」 網友揭制度關鍵解惑

30歲當沖慘賠600萬!他大哭「沒錢交割」 網嘆:投機當投資的賭徒

00878今股息發放…買3張00919接著除息!存股哥:明年想開始集中0056

魏哲家質押1,600張台積電揭底部訊號?陳詩慧:學會安全邊際才能放心放大槓桿

相關新聞

川普剩餘國家關稅15至20%恐僅「基準關稅」!若為真…是憂而非喜

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表態,打算把多數貿易夥伴的「基準關稅」從原本的10%調高到15%至20%。消息一出,PTT瞬間熱議,不少人誤以為15%到20%的關稅是最終全部數字?但實際細節仍待美方進一步公布。

他掛單未成交錯失行情「被嘎空手」! 網勸先別買:焦躁時反該冷靜

看著台股一路走高卻沒搭上車,讓不少投資人心生懊悔。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分享自己的心情,透露日前在台指期掛單未成交,眼睜睜看著行情續漲,自己則「被嘎空手」,陷入短期焦躁。儘管理性上知道不能亂追高,但也擔心繼續等就會錯過更多行情,讓他想請教網友該如何調整心態,文章引發不少討論。

日本商界轟政府誤判美方!他酸石破茂「裡外不是人」 網憂台灣迎更高稅率

川普宣布對日本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日本企業反彈,也讓政界面臨選舉壓力。一名網友在PTT評論此事時點出日本首相石破茂「為了守住底線,結果裡外不是人」,並質疑日本是否會選擇「跪」還是繼續強硬,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也拿台灣作對照,關注我方是否即將迎來更高稅率。

台灣對美「談判籌碼」遭質疑!他狠批根本是討好外交:川普怎會怕

南華早報引述觀察指出,台灣對美國提出的四大政策讓利可能已用罄,包含千億半導體投資、液化天然氣預購、軍購與國防預算調升等。不過一名網友在PTT批評,這些根本不構成「談判籌碼」,掀起網友熱議,不少人也質疑政府對美策略是否過於軟弱,根本讓美方無所顧忌。

台股一路漲利空都沒了吧?FOMO躁動:該增貸歐印了

近期台股持續強勢上攻,不少投資人明顯感受到「沒有利空」的氛圍,甚至有網友在PTT發文直問:「這麼噴,是不是該辦信貸、該增貸嗎?」一番心癢癢的發言,立刻引爆板上熱議。 原PO表示,近期不論是匯損、

美國進口車關稅傳大降!廠商喊憂心、民眾喊開心:台灣車價會降嗎?

台美關稅談判出現新進展,傳出美國進口車關稅有望從現行的17.5%大幅下修到2.5%甚至0%。汽車全聯會理事長劉錦村坦言,這對台灣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利多,但國產汽車製造商卻面臨生存壓力,擔憂本地產業能否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