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東緊張情勢有望降溫 台指期夜盤反轉上漲逾百點

家長開戰鬧劇被迫取消…逢甲畢典今補辦 性平案女學生出席了

專訪/趙英華退圈養出神級學霸!高顏值愛女不當明星 力拚外科醫生

債蛙「苦吞12%虧損」沒把大麥克指數當警訊!英媒:台幣被低估幅度高達58.8%

台灣投資人5月重傷,美債ETF平均虧損逾一成,匯損與債價雙殺。(路透)
台灣投資人5月重傷,美債ETF平均虧損逾一成,匯損與債價雙殺。(路透)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投資人5月以來平均虧損約12%,專家甚至質疑:台灣人是不是根本不看大麥克指數?

據報導,元大美債20年ETF(00679B)自4月以來大跌13%,加上台幣升值帶來的匯損,專家估投資人平均虧損約11%至12%「台灣人低估了台幣匯率風險,還瘋狂買美債ETF」,如今卻成了最大苦主。

《金融時報》指出,2019年至今台灣投資人敲進730億美元美債ETF,當時大多買的是20年以上長天期債券,如今成了最受傷的標的。

台幣強升、殖利率飆高,過去被視為「抗通膨避風港」的美債,成了壽險與散戶心中的地雷。根據《經濟學人》先前的大麥克指數,台幣被低估幅度高達58.8%,為全球之最。台灣人明知台幣低估,卻還是大舉投入海外資產,現在爆炸也只能自己收拾。

網友留言熱議「你有十年可以等,又可以忍受30%跌幅?那買正二還比較快回本」、「台灣人真的是不信邪的民族,美債一堆人說是送分題結果現在是送命題」、「我套著配很舒服,每月都提醒我曾經相信過誰」、「之前狂推0056 00878,現在連債也推爆,感覺股市像一場邪教活動」、「央行、壽險、散戶通通躺平,債券版集體沉船中」。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通膨 台幣匯率 債券ETF 00679B元大美債20年

延伸閱讀

賴清德要成立主權基金 網猜「拿來買美債」質疑台灣成美國提款機

股災反彈…季配息僅00918贏過大盤!投資者日記:00940終於逆轉

美銀預測新台幣升值至28.8元!網憂「出口業要完」:債蛙哭暈

美債ETF只是「昂貴的衛生紙」?《富爸爸》開嗆:天大謊言傻瓜才信

相關新聞

虧損1%也想停損?小資族曬投資明細喊崩潰 被嘲諷:去定存吧

存股適合長期投資,相對不適合炒短線,若是為了短時間的帳面虧損而出場,反而可能得不償失。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美股帳面虧損後感到心慌,考慮是否該「停損出場、等待大跌再入場」,並附上自己目前的投資明細截圖,引來網友一面倒嘲諷,有人直言「存股還會想停損,真的是人間喜劇」,更有不少人建議乾脆把錢拿去定存,「連1%的跌幅都受不了,不如放棄投資」。

央行總裁改口「台幣升值合理可接受」 網怒:那之前喊禿鷹是演哪齣?

新台幣近日強升,19日收在29.621元,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是合理修正,還可以接受」,此番發言引爆PTT網友不滿。回顧過去央行曾用「禿鷹」形容市場異常行為,如今改口升值合理,引發社群強烈對比與諷刺

誘空?網友直指「以伊衝突是戲碼」 喊話別當韭菜:月底恐嘎破新高

以色列突襲伊朗後,兩方連日互攻,以色列更大舉空襲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名網友於PTT發文直言,以色列與伊朗近期的軍事緊張局勢實為「誘空戲碼」,質疑華爾街藉由渲染地緣衝突炒作恐慌情緒,目的是在年中結帳前「甩開散戶」。他指出,伊朗無論軍事、科技或經濟都遠不如俄羅斯,根本無力與以色列抗衡,且川普及美方刻意強化軍事介入姿態,是為了製造利空。有部分網友力挺直呼確實是「高檔利空出盡」,但也有不少人反嗆「根本是反串廢文」。

川普推智慧手機遭爆「中國製」 挨酸美國價值!網諷:跟台灣做法一樣

美國總統川普家族企業近期推出新手機品牌 Trump Mobile,並號稱全美製造、愛國形象鮮明,卻遭媒體揭露實為中國代工翻新貼牌,引起PTT網友熱議。一名網友在PTT分享該新聞後質疑:「打著愛國標籤,結果實際是中國貨?」並感嘆「世界怎麼跟得上」,引爆網友一連串酸言諷語,還有人直指「這不就黑熊嗎?」

伊朗官媒「手摸核彈」預告有大驚喜! 網超淡定:跟台灣有關嗎?

中東局勢再度緊繃。伊朗與以色列交火進入第六天,伊朗官媒18日聲稱「今晚將發生一件讓世界銘記數世紀的驚喜」,更釋出影片畫面,一隻手撫摸疑似核彈物體,旁邊寫著「Maybe」,引發全球譁然。不少網友認為這是

台股創高有望?他剖析利多利空求解答 網熱議:年底上看26000

台股近日強勢反彈逼近23,000點,有網友在PTT股板發文分析台股多空因素,並請益「今年是否有機會再創新高」,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看好年底可見25,000甚至26,000點,也有人認為恐怕只是反彈逃命波,更有鄉民打趣直言:「今年沒有就明年,明年沒有就後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