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長庚名醫高國晉於醫院辦公室倒地不起 享年59歲

瓊斯盃/中華藍退日本奪亞軍 賀家兄弟獲最佳五人

美債確實已經失去市場的信任度!專家:原地一直看的人定存台幣都贏了

美債示意圖。法新社
美債示意圖。法新社

最近台幣瘋狂升值,這會讓美元資產遭受嚴重打擊,首先是投資美債的人,肯定是最慘,因為原本債券行情已經夠差了,但現在不僅僅是美債下殺的問題而已,連台幣也跟著狂飆,這就會讓美元資產縮水。

近期1美元最多可以換到33元新台幣,但現在已經變成一美元換30元新台幣,這等於是10%的跌幅,我簡化一點來舉例,如果你持有台幣資產,那等於漲了10%,但如果是用33元換到1美元,那現在只能1美元只能換回30元的台幣,少了3元,這個就是直接的虧損,再來是投資美債,原本就已經承受大於股市的大震盪,再加上股市回升速度快,也會造成債券下跌的壓力,以目前台灣投資人而言,如果你買進債券,除了有匯損壓力,美股反彈造成債券下跌壓力,再加上基差交易的拋售潮,最重要的是美債一樣有恐慌潮,不要以為股市才有,這種超過百年以上的無腦避險組合,如果有一天信仰被打破會怎麼樣?抱歉,我去掉「如果」兩個字,現在的美債確實已經失去市場的信任度,假設台幣升值趨勢不變,或者沒有趨緩,那麼首先就是投資美債的人,才剛在四月崩盤了一次,現在又要因為匯損再被擊殺一次。

說個笑話,前幾年大家看到美國利率超高,加上美元便宜就想進場撿,結果現在不只遇到降息,連美元指數都開始走弱,如果很有行動力的人,可能已經被抬出場,但是原地一直看的人,其實定存台幣都贏了,因為這陣子台幣都不動的情況下,就漲了10%!重點還不用支付匯兌出去又回來的手續費。

接著我們來談談台幣升值的後遺症,直接說結論,不要打哈哈,首先是台股會殺,房地產會漲。

這是最直接的問題,原因是新台幣轉強之後,對以出口為主的台灣會產生壓力,本來台幣很便宜,大家採購意願就會比較高,但現在變貴了,就會開始放慢腳步,再者,當國內大戶或企業看到台幣轉強,其實他們也會開始觀望,因為台幣升值雖然代表資金湧入,但誰跟你保證資金會流入台股?有錢人只做有把握度的投資,當大家已經知道資金湧入台灣,但其實台灣的產業地位又被美國掐著脖子走,也容易出現地緣政治的風險,因此股市肯定會更不穩定,這時候可以投資什麼?其實最直接的就是房地產,這肯定是最穩當的生意,當匯市持續大亂,大家會更加恐慌,絕對不可能把錢丟進台股裡面,要知道台股的組成有六成以上都跟電子出口業高度相關,如果台幣長期升值,就可能會傷害到這些產業的業績,另外一點是這些出口為主的企業多數都是賺美金,如果把海外獲利匯回台灣,實際上也會造成匯損,這也會導致獲利衰退的大增。

再來談談房地產的特性,台灣就是地小,因此土地稀有性更高,再加上市場只要開始動盪,甚至於美國啟動降息,這會促使更多資金湧向台灣,當資金熱潮再起,肯定也會流入房市,因為房市更穩定,而且具有抗通膨的特性,在台幣強升的帶動下,房地產等於具備台幣升值、資產避險、資金胃納量大的三大特質,有錢人當然也會更樂於進場。

如果要延伸到投資產業,那肯定還是內需為主的受益最大,因為台灣的內需產業多數還是要進口,如果台幣升值了,那麼相同的資金就能買進更多的原物料,如果需求量不大還能省錢,但內需產業不需要擔心外銷的問題,也沒有關稅貿易戰的疑慮,因為內需公司的客戶就是來自國內企業及人口,甚至會因為熱錢湧入台灣而產生高通膨,最後能市場通膨跟著漲價。

不過這也不是說投資內需股就能贏,你要注意的是定價權,好比鋼鐵、塑化,這種產業的原物料確實來自進口,但問題是原物料下跌,這些產業的產品銷售也必須跟著降價,所以內需股要能守得住獲利,而最低標準就是跟上通膨,舉例來說,食品股統一就很直接暴力,雖然台幣變強而買進便宜的黃小玉,但每年食品售價還是跟著通膨大漲,甚至原物料上漲,產品售價也會跟著漲更兇,這種就是最理想的台幣升值受惠股。

另外一種則是剛需產業,好比電信業,因為市場越震盪的時候,這種產業營運穩定的特性也會被市場放大檢視,前面說過熱錢湧入台灣,如果要進入股市,你覺得這些法人會亂搞嗎?肯定也是希望持穩就好,反正台幣升值嘛,只要股票不跌就贏了,所以電信長期抗跌又抗漲的特性,再加上配息穩定,就很容易受到法人青睞。再來是營建族群,我們都很清楚,只要熱錢效應出現,營建業就會賺翻天,因為除了通膨效應之外,有錢人會把資金轉進相對穩健的不動產,這時候營建族群當然就有業績了,甚至房子還能跟著通膨賣更貴,而大家也不用煩惱什麼打房政策,因為有錢人的重點在於保本,而不是為了炒房,他們也不缺錢,只要將資金安穩放在房市停泊即可,即便是全現金或高稅率都能接受,因為只要風波結束之後,或者台幣狂升,房地產通常會上漲不少,這時候不管是把房子增貸出來投資或轉移資金,甚至直接賣掉賺價差,其實就是贏錢跟贏更多錢的差異而已。

所以看到台幣升值,千萬不要認為台股一定漲,反而應該戒慎恐懼,通常這種情況都會狹帶著極端行情,但也不要傻傻空手等死,畢竟當熱錢湧入而出現高通膨,市場又有高度避險需求,通常就會進入內需族群或高資產股,總之,請記得配置抗通膨的內需產業,而且一定要有產業定價權,獲利能拿出來才算數,前面說這麼多實戰的東西,我不像一堆打太極或整天說模稜兩可的專家,相信也已經給大家明確的思考方向了,這些都是我實際投資的經驗分享。

如果你還是沒什麼概念,也可以從台灣最會賺錢的地區去思考,就是筆者也居住的新竹科學園區周遭,新竹縣市物價超級高,這是因為當地居民所得非常高,大家都花得起錢,稅金也繳得夠多,因此地方政府也有龐大資源及稅收,這會讓各種經濟活動變得相當活躍,而房地產代表的是地區經濟的繁榮度,也難怪飆翻天,最後物價當然也會高於全台灣的平均水平,但這些科學園區的人有很會炒股嗎?還是靠股市發大財?答案都不是,多數只想炒短線亂搞而已,真的認真要投資,最後還是買房囤房居多,用這個概念套用在台灣企業,也有幾分神似。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台幣升值對大盤而言是短多長空!得利的產業有哪些?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避險 通膨 資產 美國 美債 房地產 壓力 台股 台幣

延伸閱讀

00878再掀話題!台股ETF王者除息在即 家庭主婦最愛曝光

30檔台積電ETF利多 金管會宣布取消ETF單一成分股不得超過30%限制

為什麼殖利率沒動…美債ETF卻大跌?伊森:關鍵在匯率、折價、情緒

美元不可能無限貶值下去…預估回到30至31左右!小童:就是川普推動的政策完全在預期內

相關新聞

美中關稅休戰再延三月挨酸「TACO又上線」 他猜:台灣稅率低於20%

針對媒體報導美中關稅休戰期可能再延三個月,一名網友在PTT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中國展現「前所未有的柔軟態度」,只為爭取與習近平會面並簽署協議,嘲諷川普再次上演「TACO」(Talk A Commitment Over)劇本,讓原本預期的貿易強硬路線再度轉彎。該網友直言:「川普態度又放軟了,這樣台灣有望低於20%稅率了。」

吃補貼、雇外勞⋯汽車公會喊降貨物稅惹議!網諷:把納稅人當冤大頭

美國與台灣進行關稅協商之際,汽車工業同業公會呼籲政府「應優先調降貨物稅,而非關稅」,引發PTT網友熱議。一名網友轉貼相關新聞後直言,台灣汽機車產業長年獲政府保護與補貼,卻未見實質成效,如今又以勞工失業為由反對降關稅,讓人質疑其正當性。他更批評業者雇用大量外勞卻又以「保護本國勞工」為由要求政策護航,直言「把納稅人當冤大頭」。

川普關稅協議真有效?他搬歷史證據:今天簽約明天毀約

針對近期台美關稅談判進展,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提出疑問:「怎麼確定這次川普的協議可以持續?」他回顧過往日、韓、墨等國曾與川普政府簽署協議,但最終仍難逃被加徵重稅的命運,質疑川普再次上任後,會否重演「說變就變」的戲碼,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LINE Pay獲電支執照!他喊「全支付要加油」憂消費者選擇減少

金管會正式核發電子支付執照給連加網路(LINE Pay),PTT網友熱議「電子支付戰國時代」正式開打。一名網友分享新聞指出LINE Pay將成立電支子公司,未來服務將全面整合進LINE平台生態圈,他忍不住感嘆「全支付你要不要多拚一點?」擔心一旦市場失衡,「真的出事會很恐怖」,言下之意憂慮市場過度集中風險。

只降美國車關稅惹議!網憂「市場大亂」:小心歐盟反制課稅

經濟部表明僅針對美國製汽車調降關稅,引爆PTT網友熱烈討論,有人直指「打預防針了,就只降美國進口」,更預測台灣賓士與汎德將首當其衝,直言「台灣美系汽車要崛起了?」面對歐系品牌表達不滿,網友多數不買帳,反嗆「不爽就去美國設廠啊」,甚至有人開酸「GLE會不會比GLC還便宜」,不少人更將矛頭指向台灣賓士,批評其抱怨聲浪最多。

分析師勝率高嗎?鄉民一面倒嘲諷:輸的都裝沒說過

「分析師的勝率真的高嗎?」有網友在PTT提問,並指出自己長期收看不同財經節目,發現不少分析師在發言時常避重就輕,對漲跌態度曖昧,事後又只回顧自己說對的部分,讓人懷疑是否只是話術操作,引發網友廣泛共鳴,留言區瞬間變成對分析師的信任投票與嘲諷大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