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5年內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 股神巴菲特透露「不二之選」

「股神」巴菲特。路透
「股神」巴菲特。路透

得益於美聯準「降息到零,無限QE」的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美股持續多年的漲勢,這讓美股「永遠漲」的信念,在投資者心中得以被強化。這世界上真有只漲不跌的投資市場嗎?顯然不是。

因為就連美股熔斷,也顯得再稀鬆平常不過了。當市場持續上漲時,投資者一致看好;當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又一致保持極度悲觀的態度。這種投資者跟風隨大流的現象在成熟市場實屬常態,歷史總是一直在重演。

本文出自《有錢人的紀律》
本文出自《有錢人的紀律》
但至於結局真與過往不同嗎?我想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在投資中代價最大的一句話就是:「這次不一樣!」

投資者會說:「不能錯過這次牛市中的各種『熱點』機會,我一定要搏一把。」那麼請允許我提醒一下:如果對計畫投資的公司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沒有很大的把握就隨便參與,盈虧全憑運氣,那麼你極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大多數投資者都過於關注股市的短期表現,加上容易跟風冒進,尤其是在市場劇烈動盪的時候……。這種惡習將導致他們在市場大漲時情緒亢奮,在市場低迷時愈發低落,常會得到事與願違的投資苦果。

我們需要明白股票的基本價值取決於公司的長期獲利能力。在市場大漲或大跌的情況下,股票看起來不過是帳戶報表上的數字變動,而這些數字總是在極度膨脹或極度萎縮。

但隱藏在股價背後的則是實體經濟企業,它提供人們每天都在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投資者要認可蘊藏其中的價值,相信其股價最終是會回到應有水準之上的。

金融市場上下翻騰,激動人心,各種「創新」產品讓人「神魂顛倒」。然而,簡單、便宜的工具才是財富管理的最佳利器。

請記住這幾句忠告:「如果我們不懂某個產品,請不要購買;如果我們沒有完全理解某個策略,請不要採納;如果投資成本過高,就去尋找較便宜的其他選項或乾脆略過不看。」

對於股票投資,巴菲特曾多次說道:「指數基金是股票投資的不二之選,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是過去三十五年內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

「股神」在自己的投資組合裡也配置了不少指數基金這種簡單、便宜的投資理財工具。

所以請牢記:在金融領域,複雜雖然可能意味著精密,但也很可能是誆騙投資者的把戲。

(本文出自《有錢人的紀律:我們終將變富有》作者:黃凡)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相關新聞

只降美國車關稅惹議!網憂「市場大亂」:小心歐盟反制課稅

經濟部表明僅針對美國製汽車調降關稅,引爆PTT網友熱烈討論,有人直指「打預防針了,就只降美國進口」,更預測台灣賓士與汎德將首當其衝,直言「台灣美系汽車要崛起了?」面對歐系品牌表達不滿,網友多數不買帳,反嗆「不爽就去美國設廠啊」,甚至有人開酸「GLE會不會比GLC還便宜」,不少人更將矛頭指向台灣賓士,批評其抱怨聲浪最多。

分析師勝率高嗎?鄉民一面倒嘲諷:輸的都裝沒說過

「分析師的勝率真的高嗎?」有網友在PTT提問,並指出自己長期收看不同財經節目,發現不少分析師在發言時常避重就輕,對漲跌態度曖昧,事後又只回顧自己說對的部分,讓人懷疑是否只是話術操作,引發網友廣泛共鳴,留言區瞬間變成對分析師的信任投票與嘲諷大會。

台積電(2330)法說見5警訊?全網群嘲「看不見」:要噴了!

台積電法說會前夕,市場媒體提出「五大隱憂」,引發PTT股板網友熱議。有網友轉貼相關報導,提醒投資人小心可能的變數,卻被網友戲謔「隱憂是不是隱形的意思?」、「警訊是空白嗎?」引來大量反串與吐槽,留言一面倒變成集體嘲諷空軍「太急了」。

台積電Q2財報爆表!投資人嗨喊「股價將創高」:川普打不贏

台積電17日公布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高達3982億元,每股盈餘達15.36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也遠超市場預期。消息一出,ADR夜盤大漲逾6%,讓不少網友振奮不已,笑稱「GG又偷偷噴出去了」,更預期明日台股開盤將見歷史高點。不過,也有網友酸言酸語,暗示利多消息過熱,「該不會又是開高走低的節奏吧?」

汽車工會怒斥「我們不是阿斗」掀戰火 遭反酸:降關稅自證

針對美台關稅談判恐開放汽車零關稅進口,桃園市總工會副理事長劉勝銘17日嚴詞抨擊政府黑箱作業,痛批未召開勞資政會談,也質問「汽車工人憑什麼被罵成阿斗?」但此番發言一出,PTT網友不僅毫無同情,反而群起諷刺「不是阿斗就降到零關稅證明看看」、「證明自己不是就不需要保護」。

關稅超過25%匯率要貶到35?他質疑央行可能性 網酸:當川普塑膠

有媒體報導指出,若美方對台關稅超過25%,新台幣可能需貶值至35元才能緩解衝擊。PTT網友熱議「央行是否可能讓新台幣如此大幅貶值」。大多數人對此說法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說法既不切實際,也可能招致美國更嚴厲報復,諷刺聲浪不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