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搭印航赴英展開新生活 一家五口墜機罹難留下「最悲傷合照」

嘉義台3線豪雨坍方…巨大落石從山坡滾落 全路段封閉中

印航空難前機艙內「電子設備都故障」 乘客拍攝影片曝光

股票資產破800萬…比年初多了2百萬! 存股哥:40歲前有望破千萬

台股示意圖。 中央通訊社
台股示意圖。 中央通訊社

今年農曆年前後我的股票市值大約610萬,本來以為還要至少再2年左右才能到800萬,沒想到才過半年就提前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總市值會增加這麼除了台股在今年為止大漲6024點之外,我在2-3月那時還開了槓桿繼續重壓,4-6月依然「持續借貸買進」,就這樣2-6月一路押上來又多押了102萬,很幸運的完整吃到這波大漲。

我不會說我對台股有著先知灼見,因為我根本無法預料市場的漲跌,出發點很單純,就是只是想要領股息套利而已,無論市場走勢如何,我還是秉持著初衷,就是「長期持有、股息再投入」。

資產方面目前我的負債244萬,如果加上手邊的黃金、現金,淨資產已經突破600萬了,之前有提過一個觀念,就是「靠負債提升你的淨資產」,我想這波大漲應該更能體會這句話的意義。

因為負債是固定的甚至逐年下降,但你的總資產是不斷往上提升,一來一往之間你的淨資產反而會因為持有負債而增加得更快,負債是逆風,但同時也是燃料,妥善運用可以讓你的速度達到連你自己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我希望自己再2-3年就可以達到千萬市值,一個平凡無奇的普通人領著3-4萬的薪水,在40歲前拿到1000萬股票,只要用對方法,相信我可能性非常的高。

免責聲明:所有內容基於公開及一般資訊的心得分享,文章內容不構成買賣投資建議,本人不推薦任何投資標的及操作方式,投資人得自負盈虧

◎本文內容已獲 槓桿存股哥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資產 薪水 槓桿 台股

延伸閱讀

0050股價近200、006208站上百元關...價差40%存股族該賣?達人點1時機

新光金(2888)6月獲利創高!網讚「高層換血有效」:上看20塊

他買美債ETF…00679B賺10萬被酸?網笑:買台積電5天賺25萬

買0050秀對帳單先大賠5百萬淪記者笑柄!「哲哲」郭哲榮逆轉勝:賺1151萬走掉

相關新聞

匯率緩升金融股壓力爆!他憂「富邦金慘虧」喊話避開壽險業反被酸爆

台幣升值風暴延燒至金融市場,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觀察5月金融股財報後大為震驚,特別是富邦金因匯率波動導致單月淨損近58億元,讓他開始擔心整體金融股的風險。他直言:「本來以為匯率只會影響出口業,沒想到金融股也會受傷。」眼見台幣再度升破29.6元,他詢問:「這種匯率一直線緩升的走法,壽險股是不是該先避開?」

永信建喊推案90億拚營收 他酸「股價跌剩三分之一」質疑回不去200元

永信建(5508)於11日召開股東會,宣布第3季預計推出三個建案,總銷售額達90億元,盼為下半年營收增添動能。不過有PTT網友對股價表現抱持懷疑,直言「從最高點320跌剩三分之一,現在放利多跟配息行情,不知道回不回得了兩百?」

關稅豁免期將至!川普政府揚言「有誠意能延後」 網酸:還有誰會信?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1日表示,針對川普政府先前宣布的90天對等關稅暫停政策,只要貿易夥伴展現「誠意」,美方有意將寬限期延後至7月9日之後。該消息引發PTT網友熱議,一名網友貼出新聞直言:「川寶政府每天反反覆覆,到底還有多少人信?」

台積電(2330)除息疑雲?他問「0.5元跑哪去」 網友揭制度關鍵解惑

昨(12)日為台積電除息日,有網友在PTT發文詢問,台積電本次除息配發現金股利4.5元,但除息參考價卻是從前一日的1065元下調至1060元,與現金股利相差0.5元。他進一步指出,若投資人持有股期,權益數退還4.5元,但股期價格卻下修5元,質疑制度「多扣了0.5元」,是否變相讓賣方多賺。

30歲當沖慘賠600萬!他大哭「沒錢交割」 網嘆:投機當投資的賭徒

股票當沖雖然賺的多,但風險也相對高,近日有位網友就於社群平台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在當沖上已經賠到沒錢交割,無奈下只能從當沖畢業。 原PO在文章中提及,自己從疫情前就進入股市,到了「航海王」時代開始迷上當沖,在學會信用交易後開始上融資槓桿。

魏哲家質押1,600張台積電揭底部訊號?陳詩慧:學會安全邊際才能放心放大槓桿

質押與融資,得先了解風險 有句臺語說:「食緊挵破碗。」意思是吃太快,結果打破碗。這就像是融資借錢,以為可以更快賺到更多的錢,然而一旦失策就會事與願違被斷頭。 這裡不是要教大家什麼是融資、什麼是質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