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纏訟17年!中信「紅火案」更三審 高院仍判辜仲諒無罪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去世 享嵩壽100歲

「在地化」玩不贏中國本土品牌 台灣手搖飲在陸爆退場潮

當沖會怕、債券太難⋯股市老手推這6檔獲利績優股 拯救你的小心臟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摘要

1.新冠疫情後,人們對於就業的價值觀急速改變,產業生態鏈也在重組,進而影響投資人大幅調整理財策略,最明顯的趨勢是保守態度提高。

2.券商營業員透漏,近期股市的龐大交易量,很多都是由年輕人盛行當沖造成的結果。如果只靠保守穩健的投資人,根本不可能創造出這麼多的成交量。

3.長期而言,要獲得穩健、有成長的報酬率,依然需要保持耐心和投資紀律、鎖定藍籌績優股,像是:統一超、統一、中保科、華固、和泰車、和潤。

日前和設計工程公司的老闆友人聚會。聽他抱怨,幾年前只要在104人力網站找人,一下子就有很多人投履歷,現在卻是等老半天、一個人也沒有,即使薪資已提高也沒用。

對照目前的國內現況,由於服務業已經占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再加上服務業的薪資水準低成長,所以民眾對景氣復甦、企業找無人很無感。

現在的年輕人挑工作,不只看薪水,還有工作環境、辛苦程度,甚至連公司文化也很重要。所以,如果不引進國外人力、招募技術移民,我相信這種現象日後會更加嚴重。

也許是全球性的問題,新冠疫情後,人們對於就業的價值觀急速改變,產業生態鏈也在重組,進而影響投資人大幅調整的理財策略,最明顯的趨勢是保守態度提高。

近來國人偏愛美元債券,主要是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政策趨於寬鬆,再加上美元又恢復走強趨勢,所以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債券市場上,才會不斷出現房地產債券,這是華人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才」觀念所致。

券商營業員透漏,近期股市的龐大交易量,很多都是由年輕人盛行當沖造成的結果。如果只靠保守穩健的投資人,不是投入ETF,就是買入績優股然後靜待配息,根本不可能創造出這麼多的成交量,讓股市行情有些虛胖。

長期而言,要獲得穩健、有成長的報酬率,依然需要保持耐心和投資紀律,鎖定藍籌績優股,像是:

●統一超(2912)。

●統一(1216)。

●中保科(9917)。

●華固(2548)。

●和泰車(2207)。

●和潤(6592)。

保持生活品質,才是更健康的理財投資方式。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債券 當沖 ETF

相關新聞

台股錢從哪來?網曝「ETF散戶大軍為主力」:外資賣超時投信買超

台北股市29日終場漲29.31點,收17370.56點。PTT網友好奇,近三年外資淨賣超已經把過去10年投資在台股的錢都撤出了,但台股仍破萬七,令他好奇「台股資金哪來的?」不少人都直言,「台灣人真的很有錢」,只要看ETF買氣,就能略知一二。

台股上漲AI股卻沒起色 他捶心肝想賣了!網示警:1時機後就大漲

台股28日開高走高,盤中最高一度拉升至17360.38點,終場指數收在17341.25點,上漲203.83點,漲幅1.18%。台股在睽違30年後,再次超車港股。PTT網友卻心酸表示,看著手中不爭氣的AI股很想捶心肝,考慮出掉手中AI股。不少人都建議早點認賠,但也有人認為,等到AI大軍砍完就會漲了。

台股有所謂「選舉行情」…選後上漲機率高? 專家:利用它就好不改變策略

選舉之後30天上漲的幅度不會差很多,而選舉以後30天的上漲機率比較高。

台泥(1101)半夜發重訊「散戶現買現套」 網憂利多出盡:要跑趁現在

台泥(1101)企業團持續擴大全球化綠色佈局,27日晚間宣布攜手土耳其OYAK集團,將以新台幣最高約266億元,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PTT網友討論,台泥此舉等於「亞洲沒搞頭了前進歐美」,許多人認爲是利多出盡的消息,直呼「要跑的趁現在」,還有苦主現買現套。

台積電降價 聯電、世界先進成苦主?網憂:剛換股的00878該賣了

近期IC設計業陸續傳出消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相隔三年後,明年針對部分成熟製程,恢復給予小幅度價格折讓。PTT網友擔心,台積電讓利會影響到二、三線的廠商,投資人擔心,此舉會使聯電、世界先進等股價,而最近換股才剛納入這兩檔股票的00878也會受挫,網友直呼「00878是不是該考慮出掉?」

新光金(2888)買宏達電虧60億全台最慘?網笑曝:三商壽賠錢更經典

宏達電股價在2011年衝上1300元,接著股價大跌,而新光金投資宏達電大賠,損失60億元。PTT網友不解,新光金長抱四年仍不覺醒,怎麼會崩盤到-90%才肯認賠,有人直言「新光不只這一樁,很多事件都賠一屁股」。也有網友認為,三商壽更經典,「比虧錢三商壽笑而不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