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瑞士信貸因債券翻船?暴力升息才是兇手…債券一定保本竟是迷思!

【撰文・張仲華】
2023/3/22聯準會準備升息,但是市場上還在收拾銀行倒閉的殘局,SVB、瑞士信貸接連破產,聯準會的暴力升息被視為銀行倒閉的主因,許多金融大咖紛紛呼籲3月停止升息,但是通膨數據仍嚴重,才剛發表鷹派宣言的鮑爾會妥協嗎?不管如何,近期美股、台股震盪不已。投資人能用什麼方式保護資產呢?
想減少資產的波動性,別忘了債券。債券是什麼呢?投資人把錢借給公司或政府,借給公司就被稱為公司債,借給政府就被稱為公債,但是債券一張,通常動輒一百萬元左右,因此我們比較適合參與債券ETF,與真正債券大致相同,假使你買了00720B,全名為「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公司債券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元大投信會幫你購買一籃子的20年以上公司債,且不用擔心到期問題,若A公司債年限低於20年,就會賣出並買進20年以上的公司債。
為何要買債券?債券不同於股票,當公司倒閉時,賠償順位會優先於股東,而且債券ETF報酬可以預期,具有穩定配息及波動小的優勢。
想買債?除了債券ETF,還有「債券型基金」。
網友問:「如果債券真的這麼好,為何矽谷銀行因為債券而倒閉呢?」,矽谷銀行本身持有超過1億美元的政府公債,它持有「長期」債券,當存款戶擠兌時,難以「立即」拿出錢,因為長期債券流動性稍差。其次是暴力升息,使長期債券價格下跌,矽谷銀行承受大筆投資失利。債券沒有問題,矽谷銀行的問題是「流動性」。
債券ETF有很多種類,挑選首重「安全」,既然債券是借錢給他人,最怕的就是借錢的人不還,即為「違約」。「信用評等」是協助投資人分辨債券是否安全的機制,分成投資等級、非投資等級,投資等級債券是BBB–AAA等級的債券,風險、違約機率都較低,台股的債券ETF,如00720B、00751B、00679B,多是投資等級的債券。而美債ETF,如SHY、LQD、TLT等,甚至有評級A級以上。從下表可知,投資人佈局美債ETF,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與費用買到相同的產品外,甚至有機會領取更多股息。
債券ETF的錯誤迷思:保本、不賠錢、股債平衡有網友問:「債券絕對不會賠錢嗎?」,當然不是。近期瑞士信貸的AT 1(應急可轉債)違約超過1,000億美元,許多持有可轉債的投資機構認賠殺出。債券有許多花樣,例如: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券、應急可轉債,通常這類債券都宣稱潛在「獲利很高」,但事實上這些債券風險很高,信用評等很低,即使安全如債券,選錯種類,也可能大賠。
債券有兩個常見的迷思:「債券一定保本」、「股債平衡」,首先債券ETF有可能不保本,可能「賺了利息、賠了價差」,因為債券ETF沒有到期日,所以賣出日的價格波動,可能大幅影響你的損益,不過這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攤平成本來解決。其次,股債不一定平衡,過去股跌債漲的情況已不復見,疫情以來多次出現股債雙殺,許多人紛紛喊出持股100%的說法。但是筆者仍建議,透過資產配置,同時持有股票與債券,能安定身心,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資產少了50%。
資產配置建議:股債這樣配最穩健。債券ETF適合每個年齡段的投資人,以10年為一個區間,當你20-30歲,債券ETF可配置1、2成;30-50之間,債券ETF部位可提高到3成;50歲以上可以將債券部位提高4~5成,隨著年紀上升,透過更穩健的資產配置,安心迎向退休生活。
進入美股世界:股股知識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