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如同世界末日!紐約「橘色霧霾壟罩」 成全球空氣品質最差都市

絕望中屹立不倒!日本「假面騎士」風靡50年經典

【早晨財經速解讀】景氣比想像中的糟?5月出口連9黑 不用怕 Q3將復甦?

中華電(2412)差點賣掉全換金融股! 達人:股市崩更要持續「這樣做」

圖/中華電信提供
圖/中華電信提供

前陣子有一位大大,他長期存了很久的中華電,不過因為看到金融股當時漲勢很好,想要把中華電賣掉,換成金融股,他問我這樣可行嗎?

那時我回答說,中華電的營收穩定且股價波動平穩,相較於金融股來說,是比較適合不去在意股價,只想穩穩領股息的投資人

不過他如果想要換成金融股,一邊賺價差、一邊領股利也是可行,但不要直接賣掉中華電,先存錢繼續等待金融股出現好價格再來分批買就好

這位大大今天再次跑來跟我分享,從那時到現在,金融股剛好遇到許多利空,股價也下跌不少,還好當時沒有衝動把中華電賣掉換去金融股,不然就會變成買在高點了…

股價下跌對價值投資者而言不一定是壞事,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最近金融股可能因為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瑞士信貸事件,我擔心也有一些大大會有類似的想法,反過來賣金融股,換去買入其它的股票上

這樣換股操作有點追高殺低的感覺,不管是電信股還是金融股甚至是其它股票,投資股票的重點,都是必須要分散價格、分散成本,來讓投資的成本平準化,要是一次性賣掉又投入到另一檔股票,這樣成本大量集中在某一個價格,長期的風險會比較高

所以重點不是到底買哪個好或是要換成哪個,而是要擁有好的平均成本,在買股票時(就算存股也是),都一定要先進行估價,從長期合理的價格開始買入,整體成本也會便宜,分散投入留現金在手,才有撿便宜的機會,就算遇到大環境的危機,帳面上也不至於有太大的虧損影響心情

不然其實用定期定額投資ETF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價差方面的表現還是會取決自己選擇的ETF類型),因為ETF是一籃子的股票,包含了許多產業和許多公司,就算某個產業或某間公司發生重大危機,受影響的比例也會很低,而ETF跟個股不同,可以不用估價就開始定期定額了,但我常說的就是必須要有存10年以上的決心,無論股市崩盤、ETF大跌都要繼續存,持續買不要急著賣,這樣長期資產才會慢慢成長喔

◎本文內容已獲 艾蜜莉-自由之路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金融股 2412中華電 ETF 存股 定期定額

延伸閱讀

玉山金8億股現增案「每股20元」 認股基準日訂4月中

0056股息總報酬竟輸給0050! 他:買00878這類型ETF會吃不下睡不著

存千張00878達人:近期觀測「這檔」債券ETF! 擁互補性、成交量大

美金搖搖欲墜?他想換回台幣卻被勸阻 網斷言:起漲點來了

相關新聞

「PTT法人」報牌了!他買旺玖(6233)全網無腦跟 成交量大增

一名投資人購入旺玖(6233),他趁資金閒置期間,一次購入標的,坦言「有點衝動」,建議其他投資人可以繼續觀察慢慢購入。不過許多網友看了他的推薦紛紛「無腦跟」,有人觀察到該文一出,成交量就大增,狂讚發文者「不愧是PTT法人」。

前景好未來漲不停?他笑「空軍沒氣」反被酸:漲多就是最大利空

利空是指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訊息,做空則指賣出當前未擁有的資產,期望貶值時結束交易可從而獲利。有投資人認為,今年股市上漲,連散戶都賺錢,「現在市場上沒有利空了」,但其他網友卻表示,「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

想每月領息那「這件事情」必知! 他用台積電舉例:120元省下來

近年來ETF存股蔚為一股風潮,其中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是季配息裡最為知名,許多網路高手甚至打造了「月配息日曆」,分散投資就能12個月,每個月都領到股息。

台股連漲!他憂心「無基之彈」是陷阱 疾呼最後逃命波反被酸爆

近期台股連連上漲,有投資人質疑是「最後逃命波」,他指出,近期上漲都是科技股一支獨秀,他擔心「沒有基本面的『無基之彈』真的能夠長久嗎?會不會只是引誘韭菜上當的陷阱?」其他人則認為,每次上漲都會有類似的主張出現,根本「逃不完」,有人建議他,如果會擔心就買高股息ETF,不必擔心漲跌或急著「逃命」。

中國該抄底還是被抄家!2023年第一季GDP年增4.5%準備起漲?

到底中國產業對未來展望又是如何看待?直接觀察PMI指數就對了,最新公布的四月PMI同樣不樂觀,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5,另外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為49.2...

戰爭未止、通膨持續「台股卻狂漲」 網4字曝真相:錢太多

台股22日小幅上漲,盤中最高達16202.92點,大盤指數終場收16180.89點,上漲5.97點,成交量2470.46億元,三大法人買超73.59億元。有投資人好奇「從年初到現在的漲勢原因」,其他人則直言是「錢太多、利空出盡了」,還有人直言「誰規定股市要跟著景氣走的,股市本來就一個願買一個願賣」。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