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級債市 單周迎來資金淨流入

美國1月CPI年比超過市場預期、月比升幅也提高,加上聯準會官員釋出偏鷹派談話,影響市場情緒,債市波動再起。根據美銀引述EPFR統計顯示,過去一周包括非投資級債與新興市場債資金皆呈淨流出狀態,僅投資級債迎來資金淨流入,但資金動能皆較前周有所降溫。

安聯投信表示,美國最新通膨數據顯示通膨持續降溫,但降速或有所放緩,同時聯準會部分官員持續重申其遏制通膨的任務,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單周走升8個基點收於3.817%,債市投資情緒受到壓抑。觀察全球主要債市資產,在美國公債殖利率的走升下,全球債券指數過去一周大多收黑,其中政府公債相關跌幅較信用債明顯,信用債中則是以美國短年期非投資級債與可轉債指數相對抗跌。

回顧全球總經,安聯投信表示, 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前月48.7升至49.1,為4個月來首次反彈,但經濟仍是放緩,其中已開發市場PMI由前月的47.3升至48.1、多數國家落在50以下,已開發市場國家經濟步入衰退的機率高;新興市場PMI也由前月的49.8略升至49.9,中國大陸政策轉向及全球疫情放緩,新興市場經濟表現相對強勁。上半年,全球經濟受到庫存調整和緊縮貨幣政策持續走低,但大陸解封將帶動投資與消費需求,全球經濟軟著陸的機率提高。

在貨幣政策方面,安聯投信表示,通膨出現和緩跡象,多數央行緊縮政策開始放慢,其中聯準會在2月會議將升息幅度降至1碼,雖官員重申會持續緊縮,但也同時釋出通膨已見紓緩跡象訊息,市場普遍預估聯準會可望在未來的一兩次會議中宣布停止升息步伐;在歐洲方面,去年的通膨迫使歐洲央行持續升息,但目前來看天然氣價格的回落使通膨壓力舒緩,歐洲央行緊縮貨幣政策也可望跟進聯準會縮減升息幅度。

在債市的投資上,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表示,因主要央行開始思考連續性的升息對經濟的影響,我們認為主要國家的升息空間有限、利率風險降低,加上債券收益率拉高後,投資價值增加,建議可維持較低現金水位,並視市場信心與平價動態調整持債水位。

許家豪表示,布局時建議可聚焦於多元信用債券,而因目前信用債收益率仍在相對高點,故建議可維持較高的信用債水位,但主要著重中天期存續期且較高收益率的券種,藉此參與較高息收相關機會。

美國公債 通膨 債市 投信

延伸閱讀

2/21【早晨財經速解讀】工資通膨螺旋?紐約州調漲基本薪資 外銷訂單連五黑 台股最壞時機已過?

固定收益型 買氣潰散

美股走勢 轉趨震盪

全球市場觀測站/美股走勢轉趨震盪

相關新聞

他籲「做多長榮航(2618)」油價跌機票仍貴爆!看好股價直衝40元

隨著年底旅遊旺季到來,客機旅運需求更旺,帶動航太股表現亮眼。PTT網友討論「做多長榮航空(2618)」,他表示,選擇長榮而非華航的主因是票價便宜,股價上看40元。

專家預言明年7月才可能降息? 網看1指標不信:要賣囉!

英國《金融時報》調查顯示,主要經濟學家認為美國聯準會(FED)至少要等到明年七月以後才會降息,且幅度會小於華爾街的預測。PTT網友卻對此預測感到不以為然,有人直言「長債幾個月前還漲到3.5%後來狂跌,準個鳥,專家越這樣說越可能降」,還有人指出,以目前債券價格反應,很可能快要降息,「要賣囉!」

中信金(2891)有錢人的第一選擇? 他曝2大優點:去年股價30都沒賣出

金融股近年表現不佳,不過有網友投資中信金並表示,「去年(股價)30元沒出、今年27元幹嘛出?」他也曬出自己的對帳單,中信金持有成本共41.2萬,直呼「全台有錢人第一選擇都是中信金」。其他人也認同「中信金是真的有料,被裁罰還是能評比第一」。還有人直指中信金的優點就是賺現金股利及穩定。

玩當沖賠150萬 他崩潰問「投資必勝操作」?網教:這3種勝率大

股市投資是一門大學問,若是操作不慎,很可能賠上所有資金。有網友從股市畢業兩次,共賠上150萬,現在又得到爸爸提供的120萬投資基金,他好奇「股市必勝操作」,其他人則坦言,唯有「低買高賣」才是致勝關鍵,也有人建議他從存股開始,或是買ETF長期投資、買台積電等,都比當沖更有勝率。

大摩下修台積電(2330)目標價 網反嗨爆「買進訊號來了」:準備起飛

摩根士丹利調降台積電(2330)目標股價,將台積電目標股價從718元下調至688元。PTT網友卻認為這是「解套及買進的訊號」,有網友嗨喊「哇!要起飛了!」還有人直言「大摩反著看,上修就賣、下修就買」。

定期定額存股遇大漲該賣?分兩派戰翻 他曝一句「最佳投資守則」

存股屬於長期投資,通常不會因為股價波動而賣出手中持股,不過若是遇到股價大幅飆升的情況,對於投資人而言將是很兩難的局面。PTT網友討論「定期定額存股大漲該變現嗎?」其他人則建議,只要達到買進時的目標就可以出場,若是價差超過股息10年以上,就可以考慮賣出,有人直指「個股賣、大盤指數ETF繼續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