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的報酬會比較好? 專家:時間雖久但長期投資可能較容易獲利

「長期投資比短期投資容易獲利」
前一陣子有朋友問到我,說他有朋友想要買美國公債,問我可不可行,他覺得美元定存3%多,但美國公債殖利率有4%以上,買美國公債更划算不是嗎?但是他又擔心美元匯率到時會下跌,問我該怎麼做。
以下是他看到的美元公債資訊,公債離到期日只剩不到2年,屬於短期債券,參考價為94.81元,參考票面價格為100元,票面利率1.5%,參考到期殖利率為4.46%,最低購買面額為3萬美元。
以上訊息簡單解釋,就是這筆美國公債在2年後到期會還回本金,而現在公債價格是面額的94.81%,有潛在5.19%的價差可賺,這兩年還有配息可以領,每一年是1.5%,所以這債券持有到期總共可以獲利8.19%,而他所說的殖利率指的是到期殖利率,但4.46%不清楚是怎麼算出來的。
依據我剛剛的算法,現在買進持有到期,總共可以獲得投入本金的8.19%獲利,平均一年是4.1%,比目前國泰世華的美元一年期定存3.25%還要高出0.85%,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他擔心2年後的美元匯率已經不是32了,是不是會賺了利息賠了匯差。
我們算一下,假設美元在債券到期後拿回本金,美元匯率低於29.37,也就是匯率下跌了8.2%,匯兌損失就會完全吃掉這2年的利息與價差報酬,確實會做了2年白工,如果更低就虧損了,除非這筆美元不換回台幣,繼續做其他美元投資,等待匯率漲回來。
如果換個方式,改買中長期債券,情況可能就不同了,我查了一下10月底時的公債殖利率表,2年期的殖利率與20年期的比較接近,假設我們透過台灣的銀行或券商可以買到跟前面的例子一樣的價格與票面利率,但是年期變成20年才到期,會有甚麼不同呢。
這20年期間,我們可以持續領到同樣的債券配息殖利率,然後等待多年後美國重新降息,債券價格又重新上漲,假設是6年後,同樣條件下,我們可以領到6年的1.5%利息,加上債券價格價差,譬如是20%。若在6年後賣掉,可以獲得29%的總報酬,平均年報酬約是4.8%。
年報酬看似差不多,但投資人有較長的時間可以等待較好的價格或匯率在賣掉換回台幣,而不會只有2年時間就到期,更能撐到匯率好的時候在賣出。如果如上面的例子,6年後賣掉的匯率還是只有29塊呢?
3塊的匯差,換算32元的成本,等於損失9.375%,總報酬29%扣掉後,還有約20%的獲利,雖然使平均年報酬降低為3.27%,但匯損就不至於把這幾年的獲利都吃光,相較於2年就到期的公債,獲利機會與操作彈性空間更大。
2年後的匯率會如何變化,我們實在是不知道,想投資短債通常是比較保守的作法,但前面的舉例可以看到,多了匯率的變數,反而未必能獲利。把投資時間拉長反而是給自己更大的彈性,可以等到價格與匯率都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才兌換回台幣。
長期投資雖然需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但其實可能會比短期投資還要容易獲利,即使是美國公債,加上匯率與利率變數後,短期公債的安全性與獲利機會未必會比中長期的好。
◎本文內容已獲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