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美債根本送分題…All in就對了? 專家:套牢恐錯過巨大股市報酬

YouTuber清流君在YouTube頻道「清流君」影片中表示,為高殖利率買債券ETF?近期大量資金流入各種類型的債券ETF。主要是因為市場預期聯準會11、12月將各升息3碼機率驟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至4%多,很安全又有較高的配息,簡直是散戶的最愛。
股市一直跌,代表明年之後聯準會可能會降息救市,這時候買債券感覺非常有利可圖,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聽起來相當完美,可以買低賣高又有高配息。在股市擇時通常被認為不可行,但為什麼在比股市更有效率的債市進行擇時就是可行的呢?這樣操作背後又多承擔什麼風險呢?
以下為影音內容:
近期大量存股族紛紛轉行變成「存債族」,買入長天期的債券ETF,背後原因就出自美國高通膨加上聯準會的瘋狂升息,導致美國各種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讓債券變得很有吸引力,價格正來到數十年難得一件的甜蜜買點。
國內許多投信業者也建議散戶現階段可以進場「鎖利」,利用長天期的高評等債券,把利率鎖在當前的高水準,而且一但升息過度導致經濟衰退,股市愈跌,聯準會在將來就愈可能降息救市。
債券價格跟殖利率呈反向關係,代表現在買債券將來還可以賺一波資本利得,因為持有長天期的債券ETF,不但可以鎖住目前的殖利率,且只有持有的時間夠長,穩定賺取利息,基本上不太可能發生任何的虧損。
綜觀歷史,在聯準會升息完畢,長債的表現的確優於大盤,許多投資達人也認為目前是債優於股,宣稱現在是百年難得一見,千載難逢購買債券的好機會,這一操作不但可以賺到利差,持有一年之後,還有機會賺到價差。
種種誘惑之下,很多投資人都大舉進場ALL IN 債市,比較熱門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殖利率有4%多,今年以來受益人數大增,人數破三萬人、成長近三倍,國內所有債券ETF的第一名;另外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和中信投資級公司債(00862B),目前這兩檔債券ETF的殖利率也都來到了6%以上,比很多金融股的殖利率都還要高。
許多投資人認為現在進場這些高配息的商品,就等於先鎖住6%年化報酬,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簡單說現在買進長天期的投資等級的債券ETF,感覺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是想要守住高額配息,看好債券價格反彈,或是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的投資人,很多人都覺得現階段是很好的進場時機。
看起來是很完美的劇本,在殖利率高的時候進場,等殖利率低的時候出場,不但有價差可以賺,還有高額的配息可以領「連阿嬤都會操作」,看似又是一到所謂的「送分題」,但是市場走向真的會如大家預料的那般嗎?
歸根究柢,就是債券市場擇時的問題,股市短期難以預測,甚至長期也說不準,但是高評等債券的長期報酬相當好預測,只要知道一開始的到期殖利率就行了。
上圖是美國10年期公債的初始殖利率,和隨後10年年化報酬率的走勢關係,兩者有非常強烈的正相關,相關性高達0.92。
但是問題出在債券短時間內的報酬,很有可能會大幅偏離當初的殖利率。
看到1年報酬的關係,會發現兩者在短期間內有超大的幅度的偏離,儘管還是正相關,但是上下波動非常劇烈。
天真以為現在投債券可以鎖住利率,每年穩穩賺到高殖利率嗎?錯!實際上每年獲得的真實總報酬非常極端,會隨利率風險大幅變動,債券的長期報酬用數學就很容易算出來,不過短期報酬主要還是受到市場情緒和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支配。
又加上利率短期的走勢也是相當難以預測,就連華爾街的專業經濟學家的預設都相當糟糕了,何況是一般的散戶投資人呢?
即便是聯準會之後進入降息循環,但長天期債券的殖利率,也不一定就會亦步亦趨地跟著下降,裡面還參雜了其他許多的因素,事情遠沒有表面想像得這個簡單;會把債券投資形容那麼容易的人,基本上認知相當有限。
買入債券後續可能報酬
1.殖利率下降
假設明年因為通膨、聯準會降息或是經濟衰退之類的因素,導致債券殖利率真的降了,這時候期限越長的債券,價格就會漲得越多,能賺到越多的資本利得,較高的初始殖利率再加上利率的下降,對短期來說,這會是最棒的結果。
2.殖利率上升
若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繼續升息,進場玩債券殖利率還是持續攀升,這時候期限越長的債券,價格會跌得比較多,00679B平均有效存續期間大概是17年,代表殖利率上升1%,這當債券ETF價格大概就會跌個17%;就短期來看會是個很差的投資結果,這正是長天期債券嚴重面臨的利率風險。
相反的,期限越短的債券,因為有再投資收益,相比之下虧損幅度並不會太大。
3.殖利率持平
殖利率維持在和進場差不多的水平,不上也不下,這樣債券價格的波動會最小,比較可以每年穩穩賺取利息收益。
但對那些想要賺價差的投資人來說,會比較左右為難,像是打算在00679B殖利率4%多時,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分批進場,或是升到5%時停止,之後打算在殖利率低於1%或2%時出場,感覺起來是很合理進出策略,利率範圍設定也很OK。
可是若是往後的利率就卡在進場時的水準怎麼辦,如果利率的下限比想像中得還要更高呢?那就只能永無止盡一直痴痴等待下去,如果殖利率的上限不只5%,可能是7%、8%,而且還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就只能乖乖被套牢,說服自己是長期投資、安心最重要,實際結果也是拿到那一點配息,賠了巨大的價差。
而且考慮到機會成本的問題,資金被套牢最怕的就是錯過股市突然的大幅反彈,長遠來看股市在下跌超過25%之後的好幾年,報酬都非常驚人,投資人絕對不會想錯過,股市短短幾天最好的報酬,因為會對長期投資績效,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
升息股市就會跌、降息股市就會漲?嚴重迷思
根據一篇專門研究利率升降對股市和債市影響的論文,在降息期間S&P 500當年度的平均報酬率是10.81%,在升息期間是12.22%,從高達20%的標準差可以發現,無論利率升降是在何種範圍,報酬率都有很大的差異;最大和最小值都有很大的極端。
利率升降的確對債市當年度的報酬有一定的影響,債券價格對利率的變化非常敏感,但從標準差和極值來看,結果也有一定的差異。
現在一定就是債優於股嗎?很難說,回看過去歷史,股市長期往往會「均值回歸」:漲多就跌、跌多就漲;債市則剛好相反,長期會「均值偏離」:漲多繼續漲、跌多繼續跌。
像過去好幾十年,低利率的寬鬆貨幣環境,債市走一個大多頭,帶是往前1970年代高通膨升息環境,債券反而連續跌個好幾10年。
所以最怕擇時進出債市失敗,套牢的同時又錯過巨大的股市報酬,導致較差的投資績效,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只影響心情,還會延遲個人達成財務目標的期限。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當投資的時間拉得越長,股票報酬勝過債券的機率就越大,不是說買股票肯定就是比債券好,但沒有必要把自己弄能非黑即白的困局。
利用多元資產配置的思維來進行投資,就能擺脫這種一定要選出贏家的壓力,做好股債搭配跟定期再平衡,把投資組合調整成當初設定的比例,這就是最好的買低賣高,不用擇時也能很順利地度過市場波動,立於長期不敗之地。
◎本文內容已獲 清流君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