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都不賣中租(5871)! 專家:當年寶雅漲到600多我賣在128元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前幾天提到中租(5871)的狀況,獲得大家不少的討論,我來說說當年投資的一個小插曲。

翻開我當年的紀錄,自己是在2012年3月時候開始買中租,猶記那時剛接觸股票不久,很著迷錢線百分百那個節目,我猜想應該是看著節目買的,觀念中依然是抱持著做價差的心態,所以中間有買賣過幾次。

然後時空背景先跳到「寶雅」(5904)身上。寶雅差不多是2012年7月買的,會買也可能是因為看到節目的介紹,也可能依循著生活概念股的想法。

買入後果然股價驚驚漲,過了一年就漲到約150元(年代久遠,大概一下),這時寶雅宣佈要全台灣大展店,當下只想到大學課堂上老師提醒過,當一個企業有雄心要擴點的時候,若是內部管理不當,很快就會泡沫化,所以在股價回到128元左右的時候,將整個狀況套用在自己所幻想的模式當中,認為股價回檔就是擴點不當導致,草草賣掉抱了一年的寶雅,沒多久,寶雅股價繼續驚驚漲,一直到最高的六百多元,現在也還有四百多元,說我後悔嗎?當然!以當年的成本來說(55元),寶雅的自我殖利率可是非常高啊!因為經過這件嘔死人的教訓,存股的DNA在我身上蔓延。

時空再回到中租身上。這麼多年來因為看到中租業績不斷緩漲,股價、股利也都跟著上升,所以多年來依然有多少買進,但不想經歷上次那種後悔的情緒,我幾乎不再賣出!時間來到2020年3月,當全世界在連續熔斷的驚呼聲中,中租股價從120、130掉到最低77元,說我不難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租掉到90元以下,我幾乎蓋牌不看股價。

然而無論新聞和公司的公告,都發現業績沒有太大的影響,辜家大股東還趁低多買了非常多股票,於是心一橫,怎麼樣都不賣中租,但是要我買,好像也沒有信心了。事後境遷,中租證明自己的業績實力,股價也被拱上283元的歷史天價。

這波中租從283元跌到最近低點139元,但我的心情已經不若兩年前的起伏這麼大了,確認中租業績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之後,這次還會擠出一些錢多少買一點,在心態上算有進步了吧!

這是自己心態成長的一個小故事,我想就算別人怎麼說,真的不如自己經歷過,那種心境的成長才是自己最真實的體會!每個人的時空和背景都不一樣,要完全復刻也不盡然相同,但可以多參考別人的經歷,再從自己的時空背景中尋找出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操作模式!

◎本文內容已獲 Andyworld理財&家庭記事簿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5871中租KY 5904寶雅

延伸閱讀

股市一直跌該停損還是套牢? 專家:不錯過每次牛市就全程參與市場

投資長榮(2603)認賠20萬!網狂勸:減資後做1事一定賺

0056績效不好還可投資嗎? 他:股價「這區間」可分批買進

賺或虧都能配發…領股息不代表獲利! 他:1元不發盈餘也不會憑空消失

相關新聞

台股連漲!他憂心「無基之彈」是陷阱 疾呼最後逃命波反被酸爆

近期台股連連上漲,有投資人質疑是「最後逃命波」,他指出,近期上漲都是科技股一支獨秀,他擔心「沒有基本面的『無基之彈』真的能夠長久嗎?會不會只是引誘韭菜上當的陷阱?」其他人則認為,每次上漲都會有類似的主張出現,根本「逃不完」,有人建議他,如果會擔心就買高股息ETF,不必擔心漲跌或急著「逃命」。

中國該抄底還是被抄家!2023年第一季GDP年增4.5%準備起漲?

到底中國產業對未來展望又是如何看待?直接觀察PMI指數就對了,最新公布的四月PMI同樣不樂觀,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5,另外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為49.2...

戰爭未止、通膨持續「台股卻狂漲」 網4字曝真相:錢太多

台股22日小幅上漲,盤中最高達16202.92點,大盤指數終場收16180.89點,上漲5.97點,成交量2470.46億元,三大法人買超73.59億元。有投資人好奇「從年初到現在的漲勢原因」,其他人則直言是「錢太多、利空出盡了」,還有人直言「誰規定股市要跟著景氣走的,股市本來就一個願買一個願賣」。

兩岸旅遊重啟長榮、華航看漲?網悲觀曝「跌價關鍵」:恐迎倒貨潮

兩岸開放,航空業擴大增班。航空雙雄均表示,正緊盯政策變化,規劃在現有基礎上增班,在兩岸互利的前提下,預期我方赴陸旅遊規模將擴大,航空業熱度也將引爆。PTT網友表示,航空相關股票有望看漲,但也有投資人認為,即使兩岸開放旅遊禁令,吸引力也不高,加上載人比載貨更不賺錢,且航空淨利仍低,恐反而迎來「倒貨大潮」。

股票抽籤懶人包流程一次看!四點準備事項:只能提出1個帳戶去申購

每次股票抽籤,只能提出1個帳戶去申購,多家券商重複申購將 「全部取消」...

PTT神人「航海王」起初本金只有300萬!投資訣竅曝光:All in其實沒什麼

很多人以為航海王槓桿開到爆掉,這是個誤解,其實他沒什麼槓桿。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