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一站省很大! 北捷這兩站房價一坪相差50萬

從美國廠學教訓 台積電布局國際「先把人備好」才行動

他指控王丹性騷如「站坦克車前」 限6月6日道歉否則提告

他問「台積電跌到多少元才想買?」網算給你看

台積電股價狂跌,10月26日收在376元。記者胡經周攝影/報系資料照
台積電股價狂跌,10月26日收在376元。記者胡經周攝影/報系資料照

台股慘兮兮,台積電(2330)也從今年初688元高點一路跌,昨(26)日收在376元,不少手中有「護國神山」的散戶都還套在高點,網友哀鴻遍野,有人買台積電血虧54萬。也有網友在Mobile01網提問「台積電跌到多少元,你才會想進場買?」掀起網友熱議。

原po表示,之前台積電600元以上時各家追捧,掉到600以下、500以下都還有股市名嘴大喊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少散戶逢低承接。如今台積電跌到370幾元,名嘴、媒體紛紛看空,開始有人喊250元才要買,他好奇,「台積電要幾元買才合乎價值?」

不少網友仍力挺「護國神山」,「台積電價值=台灣價值,所以當你認為台灣沒價值,你就根本不會想買」、「一路買啊,台積電又不會倒」、「現在絕對是長線分批投入的好買點」

有人用配息計算,「不管賺多少,台積電都只配11元,賺多賺少和股東無關,220元買,只要算5%利息,比定存好就可以了」。

有人用EPS(每股盈餘)推算,「先前每股盈餘在13元左右時,股價約在230左右,去年每股盈餘23元,股價約在600左右。今年第二季每股盈餘創新高,股價在今年1月底最高來到688,可如今股價剩370幾元,可見第3季EPS會開始滑落,若一年EPS可維持在18元左右的話,股價應能維持在350元以上」、「如果台積電EPS有35元以上的話,股價不可能跌這麼慘,預估報告看看就好」、「下個月15號就能知道台積電第三季賺多少,如果只賺8元,第四季賺5元的話,今年全年EPS就只有30元左右,400元左右的價位剛好符合今年獲利」。

也有人股價取向,「我個人是250元一定買,因為確實便宜了,誰買東西不喜歡買越便宜越好的呢?」「我認為跌到3年前疫情發生低點235,機會非常大!如果來到235元,我會ALL IN」。

有人勸冷靜,「會問台GG跌到幾元才想買?這就是韭菜思維...空頭走勢還沒結束,散戶現在該做的事就是存錢,存錢,再存錢,靜待財富重分配時刻的來臨」、「價格不重要,只要一堆韭菜還想抄底台積電,只要一堆專家還在喊多台積電,我就不會買安慰」。

台積電 台灣價值 股票 散戶

延伸閱讀

他買台積電血虧54萬!網哀嚎:手上有30張不敢看

400元以下的台積電是禮物嗎…想買怎麼做? 專家曝「進場3要訣」

台積電跌價成攤平好時機?網勸先做1事:等這價格再進場

零股周年慶來了?台積電今現3字頭 網曝:還有得跌 380點不遠

相關新聞

台股連漲!他憂心「無基之彈」是陷阱 疾呼最後逃命波反被酸爆

近期台股連連上漲,有投資人質疑是「最後逃命波」,他指出,近期上漲都是科技股一支獨秀,他擔心「沒有基本面的『無基之彈』真的能夠長久嗎?會不會只是引誘韭菜上當的陷阱?」其他人則認為,每次上漲都會有類似的主張出現,根本「逃不完」,有人建議他,如果會擔心就買高股息ETF,不必擔心漲跌或急著「逃命」。

中國該抄底還是被抄家!2023年第一季GDP年增4.5%準備起漲?

到底中國產業對未來展望又是如何看待?直接觀察PMI指數就對了,最新公布的四月PMI同樣不樂觀,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5,另外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為49.2...

戰爭未止、通膨持續「台股卻狂漲」 網4字曝真相:錢太多

台股22日小幅上漲,盤中最高達16202.92點,大盤指數終場收16180.89點,上漲5.97點,成交量2470.46億元,三大法人買超73.59億元。有投資人好奇「從年初到現在的漲勢原因」,其他人則直言是「錢太多、利空出盡了」,還有人直言「誰規定股市要跟著景氣走的,股市本來就一個願買一個願賣」。

兩岸旅遊重啟長榮、華航看漲?網悲觀曝「跌價關鍵」:恐迎倒貨潮

兩岸開放,航空業擴大增班。航空雙雄均表示,正緊盯政策變化,規劃在現有基礎上增班,在兩岸互利的前提下,預期我方赴陸旅遊規模將擴大,航空業熱度也將引爆。PTT網友表示,航空相關股票有望看漲,但也有投資人認為,即使兩岸開放旅遊禁令,吸引力也不高,加上載人比載貨更不賺錢,且航空淨利仍低,恐反而迎來「倒貨大潮」。

股票抽籤懶人包流程一次看!四點準備事項:只能提出1個帳戶去申購

每次股票抽籤,只能提出1個帳戶去申購,多家券商重複申購將 「全部取消」...

PTT神人「航海王」起初本金只有300萬!投資訣竅曝光:All in其實沒什麼

很多人以為航海王槓桿開到爆掉,這是個誤解,其實他沒什麼槓桿。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