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越兇越好...熊市為上天給的禮物! 他:累積資產期間更該留在市場

YouTuber清流君在YouTube頻道「清流君」影片中表示,在資產累積期間,要為熊市的到來感到高興,視為上天給的禮物,股市跌越兇越好,低迷的時間愈長愈有利;相反的,如果在這段期間沒有繼續堅持下去,放棄這個大好機會,終將後悔一生。
「幸好」股市沒有表現得太好
有一名投資人叫小君,進行全市場的指數投資,從1973年開始每年年底投入30萬到美國股市,預計30年後退休,所以資產累積期間有共有30年。
不料,剛投資就遇到了1973年的股災,家人朋友都勸她趕快停損(石油危機、經濟衰退、高通膨...),告知等市場明朗之後再進場比較好,當時的投資人也都放棄投資股票了,商業週刊上甚至出現了「股票已死」的言論。
但即便市場前景黯淡,小君依然堅持不懈,固定把每年賺到的30萬投入股市,從不間斷;第一個10年(1973-1982年)漲漲跌跌,這段期間的股市總報酬是106.18%,年化報酬是7.5%,在1982年底小君的總資產累積了582.8萬。
在下一個10年(1983-1992年)股市表現整體不錯,大多為正報酬,總報酬為294.46%,年化報酬率是14.71%,在1992年底小君的總資產總共值2884.7萬。
「幸好」股市沒有表現得太好!小君才能在投資生涯的前中期,用比較合適的價格累積較多的股數,如果股市在資產累積的前期表現得太好,小君就只能不斷用較高的價格買進股票,到投資生涯後期,累積的股數會相對較少。
在最後一個十年(1993-2002年),從1995到1999年美國股市才進入了大牛市,連續大漲了5年,因為小君在前中期累積了較多的股數,投資組合的總價值暴衝,在2008年8月,總資質一度達到巔峰1.13億元;慢慢致富的複利效應,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即便中間遇到了2000年的網路科技泡沫,股市大跌44%,連續跌了2年多,不過因為股市「先壞後好」的順序,讓小君累積足夠多的財產,遇到了股災也不用害怕,這時投資組合累積的總價值也有6900多萬,還是可以很穩定的生活且有較高的生活品質。
不幸的牛市
老樂同樣也是每年年底投入到美國股市30萬元,從1979年開始,預計30年後退休。
不過,老樂在投資生涯的第一個十年(1979-1988年)就遇到了「牛市」,股市一片榮景,這段期間股市的總報酬是333.64%,年化報酬高達了15.8%,到了1988年底,老樂的總資產一共累積到了586萬。
可是老樂投資的第二個十年(1989-1998年),又遇到了「更大的牛市」,總報酬是409%,年化報酬17.67%,到1998年底,老樂的總資產也飆升到了3746萬。
但是股市長期有均值回歸的傾向,在最後一個十年(1999-2008年),老樂就遭遇到了股災,2000年的網路科技泡沫,股市連續跌了兩年半、大幅下挫,雖然之後股市有一些起色,但是運氣很差的是,老樂到了退休前夕,正好遇到了08年的金融海嘯,股市大跌四成,總報酬-6.37%,年化報酬-0.66%。
最後老樂累積的總資產累積到了3700多萬,生活可能要過得比較謹慎一些;投資生涯的前中期股市表現得很好、估值不斷升高,投入的錢不能便宜買入,造成累積的股數不多,最後十年又遇到了股市的負報酬,長期低迷、兩次股災,投資組合累積到了很高的價值,一跌就會損失好幾千萬。
因為股市「先好後壞」的順序,讓老樂能用的退休金大打折扣。
報酬順序風險
老樂經歷了30年的資產累積期間,股市表現是比小君經歷的來得更好,更是因為股市報酬順序的關係,先好後壞、還是先壞後好,會讓最後的結果總財產的累積相差很多。
所謂的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由資產報酬隨時間的不同先後順序,導致投資結果有著顯著的巨大差異,這正是投資股票所需面臨的長期風險。
顛倒報酬順序
再舉一個更加極端的例子:
2000年至2021年美國全市場的年度報酬是呈現「先壞後好」的順序,前面10年是美國失落的10年,之後的12年走大多頭,如果在這段期間每年投入30萬,到2021年底總資產總共會有2671萬。
如果把股市報酬的順序顛倒過來,變成「先好後壞」,同樣都是每年投入30萬,最後總資產卻只有1039萬;和上面的2671萬,相差了157%,差異相當巨大。
重要投資觀念
對於退休人士來說,處在金錢的取出階段,每一年都要提領資金供應生活所需,最好的狀況就是退休之後馬上進入牛市,讓資產大幅增值,之後每年就可以領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退休生活。
如果退休初期,股市表現不加、持續低迷,又加上自身的提領,會讓資產快速縮水,嚴重點將會導致退休計畫失敗、提前破產。
對於正在累積資產的投資人,局面正好完全相反。
因為年復一年都有新的資金投入股市,這時候反而恨不得熊市趕快降臨,如此才可以在退休前,盡可能便宜買進,累積大量持股,為將來打底;最怕的是持續很長的牛市,造成股市價格居高不下,就意味著投資人必須以高價不斷買進股票,但退休後卻只能享有較低的報酬。
人一生一定會經歷好幾市的股災或熊市,至少股市下跌,也比現在上漲以後再下跌來得更好,財務目標是長久之後的退休,更應該為市場下跌感到高興。
報酬先壞後好:對資產累積有利、不利於退休提領。
報酬先好後壞:對資產累積不利、有利於退休提領。
留在市場
股市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通常不太會虧錢,必須盡可能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股市的長期風險,反而會隨時間而被加重。
報酬順序風險,正是投資股票的長期風險,盡管長期報酬比短期的波動程度,來得重要許多,但長期風險對人類情緒的干擾程度,遠遠不及短期風險。
現在有不少的投資人擔心股市還會持續下跌,就決定暫停原本的投資計劃,甚至停損出清部位離開市場,想等市場好轉之後再回來,但這是一件很危險和恐怖的事情,看似避開了短期風險,實質上卻無限擴大了投資的長期風險,十多年後終將會後悔現在的「韭菜」行為,並且為此付出代價。
希望大家可正確看待熊市,和它的必要性,留在市場,一起堅持到底!
◎本文內容已獲 清流君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