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升息半碼...房價還是打不下來 為何不跟進美國一次升三碼?

主要原因還是國內通膨也隨之升溫,不過跟進美國一次升息三碼不好嗎?還會繼續升息嗎?財經阿格力統整最新看法給大家。
又升息了 但只升半碼?
如果以一千萬的房貸來說,今年升息以前、對比現在總共升了三碼,房貸族的負擔每個月會增加1799元。
不過升息房價卻沒有什麼跌,怎麼會這樣,是不是升得還不夠猛?也有人講央行這次升息不只要升半碼,應該要跟上美國最好一次升三碼。
話絕對不能這樣說,因為美國會大幅升息的主因是「通膨過高」。
美國通膨有夠凶 只好多催三碼
升息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打通膨。
看到美國五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8.6%,扣掉食品跟能源的之後,稱之「核心CPI」,能普遍的反應,購買的物資綜合的漲幅情況,年增率達6%多。
所以聯準會(FED)這次才會一次宣布升息三碼,因為上半年同樣升了三碼,但通膨卻沒有打下來,所以這次才升得更兇,一次三碼(第一次一碼,第二次兩碼),累積至今年已經升了六碼。
看回來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3%多,雖然也不低,但比起美國沒有那麼誇張,是比較溫和;就可以解釋,為何央行的升息沒有來得美國那麼劇烈。
台灣現在利率已經比疫情前還高
各國現在只要遇到經濟危機,就會開始「貨幣寬鬆」,以下列出一張美國的基準利率圖:
08年金融海嘯前有將近5%,之後為了要救經濟,貨幣寬鬆之後就一路往下走。
同樣2020年3月開始新冠疫情時,美國也是降降降,總共降了六碼;台灣同期只降了一碼,所以台灣已經總共升息一碼半,台灣利率已經比疫情前多半碼,但美國升了六碼僅剛好打平而已。
一次升三碼會怎樣? 台美經濟結構大不同...
假設台灣真的升息至3至4%,房價一定會跌;可是相對得很多人也要失業了,因為很多公司都是跟銀行借錢來拓展事業的,升息那麼多還款的壓力一定很大。
升息會衝擊企業借款的營運成本,激進的升息是把雙面刃。
況且美國升息也不敢「一次到位」,因為也怕會引發經濟的衰退;舉例1980年代當時美國的通膨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當時美國把利率拉至10%以上,後來就引發了經濟的衰退。
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這次的升息股市會跌,除了對資金的流通性有影響外,市場也害怕引發後續的經濟衰退(升息循環帶來的悲觀預期)。
至於美國為什麼這麼急著打通膨?因為美國的消費佔GDP高達68.6%;而從5月的零售消費份額看到加油站的月增率達3%多,大家都一窩蜂跑去加油,導致其他汽車、電子產品、家具、電商支出全數下滑(消費費產稱排擠效應),那美國經濟就勢必會受到影響。
那反觀,台灣的消費佔GDP達46.34%,還不到一半,而台灣的出口佔GDP長期都超過60%,淨出口也是在16%,所以台灣的出口非常重要。
如果利率升高,導致「台幣過強」,會對企業出口貿易有影響,對於商業獲利的模式來說不見得是好事;貶值才有利出口價格競爭優勢。
近期日圓在貶值,為何日本政府感覺「挺開心的」?因為日本其實也通縮很久了,也希望能夠藉著貨幣的貶值帶動消費(適度的通膨可以刺激消費)。
重點整理
台美升息不同調原因
1.台、美通膨嚴重情況並不相同。(通膨年增率:美國8.52%,台灣3.39%)
2.台灣其實已經升過疫情前水準。(疫情時:美國降六碼,台灣降一碼;疫情後:美國升六碼,台灣升一碼半)
3.通膨對台、美經濟影響不同,美國靠內需,台灣則靠出口。(內需佔GDP:美國68.6%,台灣46.34%)
本文內容已獲 阿格力的生活投資學 授權改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