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沉沒股海?看每年報酬率穩賺20%法人交易員分享4準則

約翰.派伯是世界上最受尊敬和最能幹的市場分析師之一,也是英國最有經驗的期貨和選擇權交易員,他更是英國領導性的時事通訊《技術交易員》(The Technical Trader)的創辦人,以下是他採訪某位每年績效高達20%以上法人交易員的內容。
首先,我交代一下這位交易者的背景,他並不是在交易所工作,身邊也沒有任何同事。他獨自工作,與某些機構簽訂代操合同,也就是,這些機構提供資金給他交易。他喜歡保持「隱居」狀態,這樣就不容易受到市場情緒波動的影響。但這樣也有副作用,尤其是看不到掛單量,也無法很快獲知新聞和消息。
在市場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毫不意外的是,交易紀律是他方法的關鍵。他說,能在市場中取得成功之前,必須滿足一些嚴格的必要條件:
第一,你需要一個區分價格和價值的方法,來找出好的交易機會。構建這樣的方法需要用到分析,但之後分析的重要性就會減弱。重要的是,交易者必須充分理解這個方法,而且也得適合自己的個性。
第二,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在出錯時立即出場,避免虧損許多錢。許多個人交易者面臨的問題是,他們通常會用自己的看法進行交易,而且除非賠許多錢,否則他們不會輕易改變看法。
第三,在交易前,你必須知道哪裡是你的出場點。這句話證明「你所能虧損的金額」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因素。如果無法知道自己的出場點在哪,他是不會進行這筆交易的。以富時指數而言,大約是40個點左右。然而,停損並非易事,而且 他也不會進場之後才思考停損。他有自己的「停損」標準,只有市場價格碰到那個位置,他才會出場。不過,若在這裡出現急漲急跌價格變動,就不必停損出場。而他也採取一個「資金管理」的自動停損法,這個停損點能為價格波 動取得一個「安全」的距離。
第四,整個方法需要有相當的靈活性,因為它得應付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態。
這四個必要條件是很重要的「交易規則」,這位交易者的資金管理方法非常直截了當。他絕不想讓虧損達到總資金的25%,因為如果出現這樣的虧損額,金主往往會將資金撤走。於是他將這個額度除以10得到的數值,就是他在每一筆部位中打算承擔的風險額度。因此,如果他手頭的交易資金是100萬英鎊,那麼分配到每筆交易的風險額度將會是2.5萬英鎊,即總資金的2.5%。因而,對於富時指數期貨而言,他可以交易30∼40口(這是按照當時富時指數每點相當於25英鎊計算出來的,在當前10英鎊每點的情況下這個數字將相應的增大),同時將停損點設置在距離進場點小於或等於40點的位置上。然而,這會隨著市場波動性的變化而變化,在波動性非常大的情況下,部位規模將被縮減。不過當在市場極端價格出現時,他可能會增加部位規模,因為這樣的交易能提供「附加價值」。
他認為這個方法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小於1%,同時它也能夠確保,就算資金縮水,也能控制在可接受的水準上。他的方法體系的勝率平均在55%∼60%,頂多會有4∼5次連續的虧損交易,因此使用這種方法出現的最大資金虧損約為12%左右。自從設立這套策略後,就未曾出現過虧損年份,有些年份還取得極其可觀的收益。他從1985年開始交易,目標是取得每年 20%的報酬率──我經常提到這個數字,因為它是衡量一位交易者優秀與否的指標。
這樣的方法,為交易者實踐操作時面對各類環境做好了準備。控制權並非來自外在,它由該交易者透過自律而施行,必須始終如此,尤其是對個人交易者而言,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這位交易者的方法是比較長線的,他指出對於每位交易者來說,確定自己的時間框架十分重要。平均而言,他每月只在某個市場交易一次。在這種情況下,他預期某些月份將會出現虧損,但這些並不會讓他過於擔心。虧損交易是他(我們)工作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
他總結的說,自己的交易有以下幾點:
1.他是個定向型波段交易者,他把握比較重要的價格變動,透過期貨來從這些價格變動中獲利。他既使用技術分析,也使用基本面分析,其基本交易方法從市場邏輯的基本原則中改編而來。他不求在最低點進場、最高點出場,但只要某筆交易保持有效性,他將設法持有該交易部位。
2.他的方法是基於其出場策略的,他相信出場策略非常重要。因為出場決定了你的部位獲利或是虧損,以及獲利或虧損了多少。他對交易者(甚至包括機構交易者)花那麼多時間在進場策略上感到不可思議。所有人都沉迷於那些能夠發出買進或賣出訊號的分析技術,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何時出場,而非進場。
3.他只把操盤精力重點集中在少數幾個市場,主要是美國、英國和德國股票及債券的期貨市場,但他不喜歡在同一時間內持有超過兩個以上的部位。這樣的資金管理規則,進一步降低了他的總體虧損風險。
4.他相信市場價格變動基本上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他從來不預測市場價格將會如何變化,他也相信對市場預測的執迷是導致交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5.在建立一筆部位之後,他要麼非常快速的停損出場(由於市場觸發了停損),要麼讓部位產生利潤。因此他採用一種跟蹤停損方法──停損水準仍然使用相同的方法來選定,停損也以相同方式操作。
6.他認為自己的整套方法屬於機會主義型,因為他總是尋求抓住有利機會進行交易。如果他覺得某一筆已停損出場的交易可能還會沿著原來的價格方向運動,那麼他可能會重新進場,但也許會減少口數。如果某一筆交易的停損價位需要設定在離市場價很遠的位置上,他必定會選擇放棄這筆交易,因為他發現市場中有足夠多的符合進場條件的交易。
7.他覺得對個人交易者最有傷害的因素是交易衝動,也就是說,實際的交易次數超過了自己的方法所提示的應該交易的次數,就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意味著你進行了許多不完全符合進場條件的交易,從而削弱了自己系統方法的有效性。
8.他發現他人的觀點也是有用的,只不過是以反向思考的方式。他總是自己做出判斷,並且不受他人觀點的干擾。
總而言之,我們的這位交易者將市場視作一種平衡機制,在他的方法背後存在著一個清晰的邏輯,他以非常自律的方式運用著自己的方法體系,而合理的資金管理規則賦予他得以協調運作整個方法體系的競爭優勢。
(本文摘錄自《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 1》,樂金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