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再爆恐怖攻擊:「喀什米爾反抗軍」為何槍殺觀光客?

康橋車禍重傷學生清醒了!彰基稱讚師長、同學處置得宜

台股收盤上漲845點創史上第2大漲點 台積電領頭強彈近7%收873元

國民黨推超收普發現金1萬 許宇甄:不讓綠友友腦滿腸肥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超徵稅收5283億元,國民黨立院黨團宣布推動還錢於民,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財政部稱優先償還債務,綠營方面則質疑將產生財政紀律問題。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日說,與其讓綠友友吃得腦滿腸肥,不如還錢於民,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國民黨堅持站在人民這邊,讓這筆錢真正回到應該屬於它的地方。

許宇甄表示,2024年政府又從人民口袋裡多收了5283億元,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偶然,而是這幾年年年如此。2020年到2023年,政府超徵了1兆3424億,但真正拿去還債的只有3960億元,不到三成,如果政府可以將錢全部拿去還債,她支持,但民進黨最常做的事將錢拿去編列特別預算、綁樁,與其讓綠友友吃得腦滿腸肥,這樣不如還錢於民,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

許宇甄認為,政府超徵5千多億的錢不是政府憑空變出來的,而是國人省吃儉用、努力打拚繳出的血汗稅款。如今,物價飛漲、薪資停滯、房租高漲,人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筆錢應該回到最需要它的人手中,而不是被政府握在手裡,讓百姓繼續過苦日子。

許宇甄表示,國民黨主張每人普發1萬元,總共才2340億元,中央政府還有1400億元可以用來還債、推動社福。普發1萬元不是政府的恩賜,而是人民應得的,如果發到每個人手上,它可能是小孩的學費、是爺爺奶奶的醫藥費、是辛苦上班族的一頓熱騰騰的飯、一個喘口氣的機會。賴政府上台後,油價漲、電價漲、物價漲,連一杯咖啡、一杯手搖飲都比以前貴了,老百姓的每一分錢都得精打細算。這1萬元,不是奢侈,而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許宇甄質疑,民進黨說發現金給民眾會「影響財政紀律」,甚至誇張地說「會搞垮國家」。但2023年蔡英文政府不也普發過6000元? 當時民進黨還大肆宣傳,說普發現金是「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前總統蔡英文能發,賴清德總統卻不能?難道是因為民進黨自己也知道賴清德做的比蔡英文差,政府無法再讓人民共享經濟成果了嗎?還是根本不願意發,寧可讓人民勒緊褲帶,自己卻掌控這筆錢?還是又想要拿錢綁樁、圖利特定人?

許宇甄強調,政府不能只會收錢,卻在該還給人民時裝聾作啞。百姓的血汗錢,應該回到百姓手上,這才是真正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普發現金1萬元,對政府來說或許只是冰冷的數字,但對百姓來說卻是生活的一道光,一份救急錢。國民黨堅持站在人民這一邊,讓這筆錢真正回到應該屬於它的地方,讓每個台灣人都能感受到政府的用心,而不是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辛苦錢,被政府藏起來、花在別的地方。人民的錢就該還給人民。

共享經濟 許宇甄

延伸閱讀

賴清德喊話韓國瑜卓榮泰朝野協商 王鴻薇批越俎代庖

立院今表決選罷法覆議案 許宇甄:若被否決卓榮泰立即下台

花4小時挑戰阿朗壹古道 蔡英文:走到懷疑人生

喊話賴清德 許宇甄:要朝野和諧 先解決柯建銘這個亂源

相關新聞

「還稅於民」修法 送出委員會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初審攸關「還稅於民」的預算法第八十一條之一修正草案,國民黨籍召委賴士葆裁示完成初審送出委員會,由於朝野...

「錢去了哪裡?」 藍質疑3年超徵1.3兆僅還債0.39兆

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普發全民一萬元,不過財政部認為應優先用於還債。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昨天攤開數據質疑,二○二一至二○二三...

國民黨推超收普發現金1萬 許宇甄:不讓綠友友腦滿腸肥

去年超徵稅收5283億元,國民黨立院黨團宣布推動還錢於民,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財政部稱優先償還債務,綠營方面則質疑將產生...

推長照3.0…超徵稅收 賴總統倡社會投資

去年稅收超徵五二八三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院黨團建議全民普發一萬元,並規劃修法,賦予普發現金法源。賴清德總統對於超徵...

普發1萬領得到?謝龍介說賴清德可能還會加碼

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兩定黨工幹部因罷免連署案被疑涉嫌偽造文書等罪嫌遭羈押,立委兼市黨部主委謝龍介除指政治介入,正面迎戰,也要...

65%支持普發現金 白推普發6千餘補健保

「超徵稅收應該普發6千,並撥補健保與還債!」民眾黨總召黃國昌25日公布普發現金民調指出,52%認為稅收超徵是政府失靈、71%認為稅收超徵應法制化管理、65%民眾盼普發部分現金給民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