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再爆恐怖攻擊:「喀什米爾反抗軍」為何槍殺觀光客?

康橋車禍重傷學生清醒了!彰基稱讚師長、同學處置得宜

台股收盤上漲845點創史上第2大漲點 台積電領頭強彈近7%收873元

「錢去了哪裡?」 藍質疑3年超徵1.3兆僅還債0.39兆

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表示,2021年到2023年超徵稅收已高達1兆3424億元,但還債金額不過3960億元,其他的到哪裡去?記者屈彥辰/攝影
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表示,2021年到2023年超徵稅收已高達1兆3424億元,但還債金額不過3960億元,其他的到哪裡去?記者屈彥辰/攝影

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普發全民一萬元,不過財政部認為應優先用於還債。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昨天攤開數據質疑,二○二一至二○二三年超徵稅收總額,達一點三兆,但三年來僅還債三九六○億元,其餘錢到哪裡了?財政部昨日回應,這三個年度共減少舉債三八四五億元,並執行債務還本合計三九六○億元。

對於國民黨團主張還錢於民,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昨說,感謝全國人民與政府大家一整年的努力,加上景氣非常好,稅收才會超出預期,但最終的歲計賸餘數字,還有待審計部決算報告,使用上也要按照公共債務法、預算法相關規定。

她表示,希望行政院與立法院間有好的協商機制,也希望大家彼此可以互相尊重與溝通。

對於藍委質疑,財政部指出,兩者數據巨額落差,是因為未考量該年度減少舉借及累計至歲計賸餘等因素。另近年配合國家基礎建設及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及因應肺炎疫情等需要。

財政部表示,其中新式戰機採購、肺炎紓困特別預算及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分別移用歲計賸餘一五○億元、三百億元及三七九九億元。

對於國民黨立委提議還錢於民,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受訪說,這幾年可看到政府都是超徵稅收,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尤其現在受到通膨影響,人民生活痛苦指數很高,觀光、經濟都非常不好,中央如何處理超徵稅收這些錢,能夠為全台人民帶來有感幸福,他都會支持。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昨表示,國民黨團指的去年全國超徵稅收是五二八三億元,這包含了地方政府超徵八○二億元,且當中七二四億元是法規要求的法定用途,非所有都是中央政府的超徵。

她說,稅收超出預期不是最終財政剩餘數,真正剩餘數必須經過決算,呼籲國民黨不要拿不精確數字來帶風向。

王鴻薇強調,二○二三年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因稅收超徵,當時的蔡政府全民普發六千元,前總統蔡英文能做,為什麼賴清德總統不能做?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能做,為什麼行政院長卓榮泰不能做?難道賴總統特別吝嗇嗎?

共享經濟 國民黨 行政院

延伸閱讀

藍拚4月完成普發現金法制化 行政院喊互相尊重與溝通

超徵稅收先還債?王鴻薇打臉:3年超徵1兆3只還3千多億

賴清德喊話韓國瑜卓榮泰朝野協商 王鴻薇批越俎代庖

超徵稅收5283億元 王鴻薇:一人發一萬元僅需2300億元

相關新聞

「還稅於民」修法 送出委員會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初審攸關「還稅於民」的預算法第八十一條之一修正草案,國民黨籍召委賴士葆裁示完成初審送出委員會,由於朝野...

「錢去了哪裡?」 藍質疑3年超徵1.3兆僅還債0.39兆

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普發全民一萬元,不過財政部認為應優先用於還債。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昨天攤開數據質疑,二○二一至二○二三...

國民黨推超收普發現金1萬 許宇甄:不讓綠友友腦滿腸肥

去年超徵稅收5283億元,國民黨立院黨團宣布推動還錢於民,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財政部稱優先償還債務,綠營方面則質疑將產生...

推長照3.0…超徵稅收 賴總統倡社會投資

去年稅收超徵五二八三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院黨團建議全民普發一萬元,並規劃修法,賦予普發現金法源。賴清德總統對於超徵...

普發1萬領得到?謝龍介說賴清德可能還會加碼

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兩定黨工幹部因罷免連署案被疑涉嫌偽造文書等罪嫌遭羈押,立委兼市黨部主委謝龍介除指政治介入,正面迎戰,也要...

65%支持普發現金 白推普發6千餘補健保

「超徵稅收應該普發6千,並撥補健保與還債!」民眾黨總召黃國昌25日公布普發現金民調指出,52%認為稅收超徵是政府失靈、71%認為稅收超徵應法制化管理、65%民眾盼普發部分現金給民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